2019年河南省信阳市淮滨一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9)(解析版)

2019年河南省信阳市淮滨一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9)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共 14 分)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燃料燃烧 B.矿石炼铁 C.铸铁成犁 D.粗粮酿酒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B、炼铁过程中,铁从铁的化合物中被还原出来,是化学变化;

C、铸铁成犁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粗粮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是化学变化。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 亲爱的同学们,你是否注意过,我们身边有很多公共标志,下面与消防安全无关的公共标志是( ) A. B. C. D.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一个圆圈中的一支点燃的香烟中间有一个斜线,表示的是禁止吸烟,与消防有关,故A错误, B、一个三角形中间有一堆燃着的火,表示的是易燃气体或自燃物品,与消防有关,故B错误, C、一个圆圈中的手接着一滴水,表示的是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属于节水标志,与消防无关,故C正确, D、一个圆圈中的一支点燃的火柴中间有一个斜线,表示的是禁止烟火,与消防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各种标志的含义,结合题中要求的是消防有关的标志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弄清各种标志的含义,然后结合题中的要求进行选择. 3、 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转化为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观粒子,不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能形成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观粒子解答;

C、根据物质的微粒构成解答;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与原子的构成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验满二氧化碳 C. 给液体加热 D. 稀释浓硫酸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 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具有可燃性 B.均具有导电性 C.均由碳原子构成 D.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 答 案 】 A 【 解析 】 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均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金刚石、C60不具有导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C60由C60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石墨和C60均是固体,且颜色不是无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等)、物理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

B、增加氧气的浓度或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都可以使可燃物更充分燃烧,所以把煤做成蜂窝煤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故选项正确;

C、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以防断电后被困电梯内,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故选项错误;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不可用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B、增加氧气的浓度或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都可以使可燃物更充分燃烧;

C、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

D、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是撤离可燃物都是常用的灭火原理,在具体灭火时还要结合火场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恰好的灭火方法。

7、如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丁可以转化为乙。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符合要求的是( ) A.H2SO4、Ba(NO3)2、NaOH、Na2CO3 B.CaCl2、K2CO3、Ca(OH)2、HCl C.C、H2O、CO2、O2 D.Al、CuSO4、Zn、H2SO4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Ba(NO3)2和NaOH不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CaCl2和HCl不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C和H2O不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甲、乙、丙、丁分别是Al、CuSO4、Zn、H2SO4符合题意,相互之间符合连线关系;
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A、Ba(NO3)2和NaOH不反应;
B、CaCl2和HCl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C和H2O不反应;
D、甲、乙、丙、丁分别是Al、CuSO4、Zn、H2SO4符合题意,相互之间符合连线关系。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8、 铁遇稀硝酸可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其反应为Fe4HNO3═Fe(NO3)3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2 B.N2O C.NO D.NO2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由Fe4HNO3═Fe(NO3)3X↑2H2O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是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的化学式是NO。

故选C。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要注意理解掌握。

9、 向含有硫酸铜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有铜 B.滤渣中一定有铁,没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硫酸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铜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同时滤渣中含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滤液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选试剂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项目 所选试剂 A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NaOH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稀HCl C 区分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CO2 D 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 紫色的石蕊溶液 A.A B.B C.C D.D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二氧化碳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一氧化碳不反应,所以可用NaOH溶液除去CO中混有的CO2,故A合理;

B、稀盐酸不但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和能和盐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稀HCl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故B不合理;

C、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和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可用CO2区分NaOH溶液和Ca(OH)2溶液,故C合理;

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而氧气不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色,故D合理。

故选B。

A、根据二氧化碳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一氧化碳不反应进行解答;

B、根据稀盐酸不但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和能和盐酸反应进行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和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进行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能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进行解答. 鉴别物质时只有所使用的试剂或方法能出现明显不同现象,物质才可以鉴别;
若现象不明显或无现象时,鉴别操作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分别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乙>甲>丙正确,因为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0g140g100≈28.6,40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