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新农村规划 [河北迁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启示]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属半山区县级市,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2003年以来,该市把文明生态村创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举措,在全市534个村全面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三年来,累计投资7.4亿元,深入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开始显现。
  
  一、河北迁安“结对共建”模式的特点和主要经验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中,政府倾斜投入,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并采取多种方式的结对共建,实施“一帮一”的帮扶,形成帮扶的合力。主要做法:一是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实施增加投入、免农业税、加大转移支付和奖补力度等措施。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全市每年用于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都达4亿元以上。三是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在全市534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图书活动室和文化墙,村村都有宽带网接口。四是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近年来,迁安市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4年实现财政收入21.19亿元,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35.5亿元,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名列第43位,在全国最发达县(市)评比中位列第52位。
  主要经验:一是采取财政资金补一点、村集体和农民出一点、包村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的办法,形成多元的新农村建设融资机制,使新农村建设有比较充足的资金来源。二是通过采取结对共建、村企共建、镇村共建、工农共建、穷富村对口共建的创建模式,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共建合力。
  
  二、对我国华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借鉴河北迁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华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得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启示:
  1、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该市从创建一开始,就把文明生态村创建作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三个代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来抓,提出“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动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口号,成立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为指挥长,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市政府副市长等8名副县级领导干部为副指挥长,21个市直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文明生态村建设指挥部。专门成立了市创建办,集中办公。各镇乡也都建立了专门机构。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市直部门分包、镇乡负责、村级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同时,将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列入镇(乡)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
  2、新农村创建工作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必须真正确立起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活动之初,该市就唱响“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主旋律,通过电视、广播、现场观摩等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发动,使农民有了深刻认识。在建设过程中,坚持把建设的决策权交给群众,所有建设规划方案都要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及时张榜公布,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实行民主决策;所有的工程质量都经村民代表检验,接受群众的监督。
  3、新农村创建工作资金是关键,必须拓宽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资金是创建工作的最大难题。该市按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村集体和农民为主出一点、财政资金补一点、包村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的资金投入机制。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奖补资金6800万元。全市19个镇累计投入1.3亿元,今年市财政又安排6000万元支持文明生态村建设。同时,市直包村单位也在资金、物资上给予大力支持,帮扶资金累计达565万元。此外,村庄周边企业、社会各界力量也慷慨解囊,帮钱帮物支援建设。该市坚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探索、创造五种创建模式:①自力更生型。坚持自己出工出劳创建文明生态村。全市有34个村,以街道和农户为单位自备沙石材料,自己清理路基,受益户均摊施工费用,采取互助合作的形式实施创建。②村企共建型。有100多个村与大公司或民营企业联手搞创建,企业负责出资或出设备,村里组织施工,共同建设文明生态村。③镇村共建型。乡镇政府驻地村与小城镇建设共同规划、一并建设的镇村共建文明生态村,全市60多个这样的村,坚持文明生态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共同规划、一并建设,既做到了合理规划,又解决了资金问题。④工农互补型。依托工业优势、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工农互补型。全市有120多个村依托工商企业反哺农业,为文明生态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⑤结对共建型。经济实力好的村与经济实力弱的村结对共建、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等多种模式。有80多个经济实力强的村与经济实力弱的村结成创建对子,在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无偿支援,使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社会各界帮扶,有利破解了资金这个瓶颈问题,推进创建工作健康顺利开展。
  4、发展壮大县域特色经济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该市在深入分析市情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建设“钢铁迁安、中等城市”、进军全国50强,努力走在全国最前列等一系列奋斗目标,突出县域特色,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钢铁产业,加大对水泥建材、地毯服装、造纸包装、医药食品、电线电缆、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三年位于河北省县级30强之首,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43位。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提供了资金来源。
  
  (作者:系河北大学人事老干部处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