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学创新教育之我见_我的化学课反思之我见议论,说明文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搞好创新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身的化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第一,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科学的教学观认为教育应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服务,应通过教育使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使他们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必要的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第二,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不断充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所以教师必须及时“充电”,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真正、彻底改变“满堂灌”、“题海战”、“黑板上做实验”的落后教学方法。教师应由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通过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习。
  第三,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教师应树立远大的志向,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不断激发自身的创新精神,对影响学生创新行为的心理障碍进行调查研究,明了创新是产生于哪些因素或土壤,是受什么制约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也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创造良好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若在教学中运用历史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有关的化学史,对科学知识产生亲近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主动精神。在教学设计上努力创设新奇有趣的问题情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如用好奇、爱好、探索与实际操作的愿望等来推动学习。创设问题情景可以通过实验、设疑、联系生活、实际计算机模拟竞赛等方式。
  例如我在教授“金属钠”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情境的:
  据某报报道:在广州市珠江河段曾经出现过惊险神秘的“水雷”,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水桶浮在水面上,其中3个发生剧烈爆炸,另三个被成功打捞。据现场的一位同志讲,早上10点多,河内突然冒起一股白烟,在水面上漂浮的一个铁桶内窜出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水柱冲天而起。群众议论说,“没想到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打捞上来的桶被打开盖子后,马上冒出白烟,而且一旦人们接触了桶内的物质,双手感到剧烈的疼痛……消除队员将打捞上来的铁桶用煤油浸泡。
  我提出了这几个问题:1.为什么装满金属钠的铁桶不下沉?为什么“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2.为什么消除队员将打捞上来的铁桶用煤油浸泡?3.为什么打捞上来的桶被打开盖子后,马上冒出白烟,而且一旦人们接触了桶内的物质,双手感到剧烈的疼痛?
  在此情景下,学生的好奇、议论、猜测油然而生,求知的迫切性得到强化,探究心理氛围已经形成。此时学生经过实验探究,弄清了神秘“水雷”爆炸、燃烧的原因,认知积极性受到强化,课后部分学生还设计出了“滴水点灯”和“滴水生火”的实验,学完钠及化合物的内容后,学生们意犹未尽,又主动查阅资料、实验等,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设疑巧导,培养学生质疑、创新的能力
  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载体,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没有创新,创新正是在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中,开始其生命的历程。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自觉的、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
  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问;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例如我在讲授氨气的喷泉实验时,可以追问学生该套装置还可以做哪些气体的喷泉实验?使得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又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旧知识。解决这一问题之后,学生马上又提出相关的新的问题:①只有溶于水的气体才可以做喷泉实验吗?②溶于水的气体的溶解能力应该有多强才可以引发喷泉?③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会发生喷泉吗?通过讨论、比较、类比、归纳,学生比较好的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3、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
  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就是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如在化学能与热能这一节实验课中,如何理解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变化,教师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学生开始积极思考,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结论。最终,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直接用手触摸烧杯壁,来感知温度的明显差异。(此种方法适合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
  第二种:在做NH4NO3溶于水是吸热现象时,可在烧杯底部放一块沾有少量水的玻璃片,由于溶解过程中是吸热,会使少量水凝结成冰,拿起烧杯时,玻璃片会被粘起来。在做NaOH溶于水是放热现象时,可先用蜡烛液将烧杯和玻璃片粘在一起,再将烧杯中加水、加NaOH,一会儿烧杯就和玻璃片分离了。说明溶解过程是放热的,将固体蜡烛融化了。
  第三种:将NaOH放入水中后,在广口瓶的上方加一块玻璃片,看玻璃片上水分多少来确定物质溶于水放热或吸热情况。
  第四种:两个装有等体积水的小烧杯中,一个加NaOH,另一个不加NaOH,分别滴入红墨水,看红墨水扩散速度的快慢来判断NaOH溶于水是否放热。
  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发现意识,研究能力,探索精神,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要想把创新教育真正贯彻好,并不是我们天天捧书本就能做好的,化学课中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鼓励创新的、简捷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实施师生角色互换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创新的价值。教师不再只是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而应该是一个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