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美贸易摩擦之成因与对策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与对策

  【摘 要】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由于两国经济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中美已经形成了“互相依赖,共同繁荣”的贸易格局。但是自中国入世后形成的巨额贸易顺差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吸引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对该问题的高度关注,对该问题的分析及为利益相关体进行针对性政策研究显得颇为重要。
  【关键词】双边贸易;贸易摩擦;反倾销;贸易保护主义;对策
  2001年9月17日,中国结束了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得到入世资格,美国从中国加入GATT/WTO的漫长过程中获得了中国的市场开放和保护美国的重要产业部门,之后中美经贸合作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在2002-2004年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78.6%,进口增长64.1%。同期,自1993年以来,中国对美国贸易从原来逆差转为顺差,并逐年上升。
  在此数据中,貌似颇为占据优势地位的中国,却并没有获得预期中的经济利益,反而是颇显劣势的美国却净收暴利。逆差只是经济活动的表象,它并没有给美国带来根本危害,无论是美国的进口、出口、对外投资还是消费者,都获得了巨大利益。
  全球产业链中,中美两国之间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然而,经济繁荣的现象并不能掩盖背后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事实,中美贸易关系遇到了贸易顺差问题、反倾销和反补贴等问题、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等障碍,阻碍了双边贸易的顺利进展。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中美两国在钢铁、轮胎和汽车进出口问题上时有矛盾。且其摩擦特点为:数量和领域不断扩大,摩擦往往是复合型。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中美双方日益升级的“反倾销”大战,截止到2005年6月,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为112起,居当时世界首位,其中,1997年8月1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的淡水小龙虾尾肉倾销案作出终裁决定,裁定倾销成立,对涉案中国公司裁定了程度不一的反倾销税率:中国永亮贸易公司为156.77%,彬州水产品进出口公司为119.39%等,对其它出口该商品的未应诉中国公司适用的统一税率为201.63%,这层层升高的反倾销税率,无疑加重了中方对美方贸易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美贸易农产品贸易方面的阻碍。从2007年10月20日开始,美国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乘用车轮胎产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2009年9月11日决定,对从对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第一年为35%,这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的结果。美国的一系列对华反倾销措施,均可视作是其“贸易保护主义”在作祟,诚惶诚恐忧虑中国的优质产品会占据在美市场,担心本土产品的市场主导地位受到威胁,而这些措施却严重阻滞了中方对美贸易的顺利展开。此种情形之下,我国也不甘示弱,2009年9月27日,我国商务部已启动对美国进口的肉鸡产品和部分汽车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的立案审查程序;2009年11月6日,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2009年11月2日对进口自美国、欧盟、韩国的己二酸产品征收5%~35.4%不等的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双方展开了持久的贸易摩擦“拉锯战”,对彼此的发展可以说“百害而无一利”。
  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4467亿美元,是建国初期的180倍,对于贸易依存度如此之高的中美双方,日益激化的贸易摩擦势必会阻碍到双边贸易的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共荣,据分析,贸易摩擦产生的经济原因主要有:
  1.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宏观经济摩擦。其中贸易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中美经贸的不对称性。中国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却大相径庭,依赖水平相对较低。正是因为这种不对称性,使得美国对中国有着较大的经济约束力,而中国对美国则缺乏相应的制约能力。
  2.因单方某些进口激增或者进口限制引起的微观经济摩擦。如2005年12月美商务部国际贸易署发布最终法规公告,宣布将钢材进口监控和分析机制延长至2009年3月21日,并将所有基础钢厂产品列入监控名单。无疑给向美国出口机械设备的中国加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
  3.因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起的技术摩擦。美国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上设下重重关卡,给中方造成莫大的压力和阻碍,诸如轮胎测试标准,部分产品能效标准等。尤其是轮胎测试标准,令中国的轮胎出口常遇瓶颈,因质量和规格不符合美国标准而难以在美国市场颇有一番作为。
  从政治方面分析,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有:
  1.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美国在70年代以后因为巨额贸易赤字等问题开始转向公平贸易政策,其基本观点是认为美国市场开放度远远高于别国。而最终美国从中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而且常常借此来以经济手段来制裁其他国家,地位不平等性导致了贸易摩擦的产生。
  2.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有重要影响。在美国的特有制度下,我们经常会看到,对于有利于的美国的事情,美国政界睁只眼闭只眼,而对于不利于美国的事情,无论影响大小,势必规避。
  3.国会管理贸易。美国的宪法规定,国会有管理同外国贸易的商务合同,并制定和征收关税。美国注重本地区利益的议员可以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更为猖獗。
  中美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鉴于中美不可分割的贸易“情缘”,但是摩擦火花如果不加遏制,必将引发熊熊大火,给中美贸易双方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我国在入世的大好情势下,理应做好充足准备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贸易市场,在艰险困难之间游刃有余,尤其是中美双边贸易方面,要抓紧谈判时机,积极推出对策,具体如下:
  1.缩减对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降低对美贸易的依赖性,积极寻找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援助,博得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实现对外贸易的重心转移,避免对美贸易消退与障碍对中国对外贸易整体水平的重创。   2.对在华的美资企业实施沟通、鼓励的措施,发挥这些企业的游说功能,采取积极有效的经济手段吸引美国相关利益集团对华投资,规避政府和党政关系对中美贸易的干涉,以非官方方式拉近中美贸易联系。
  3.我国政府应重点在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加强市场机制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和发挥作用,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高效市场环境。因此,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借机实现政府由职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完善各种立法,建立公平的交易和竞争环境,深化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提升我国出口生产的竞争实力。
  4.努力创造适合我国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改变我国原有的以政府带头的具有浓重的政府色彩的行业协会现状,培养一批有行业牵头所形成的行业协会,形成一定的行业协会规模。
  5.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的规避国际贸易摩擦。通过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形成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甚至在区位条件适宜的第三位进行间接出口产销结合的局面;而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还可以整合资源,使得中国的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实现国际化经营,有效规避国际贸易摩擦,开辟国际贸易的崭新局面。
  6.熟悉WTO/GATT运行机制,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抑制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在遇到国际贸易摩擦时,首先应积极争取以磋商的方式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尽量谋求和解,但不是无原则退让,以调解方式降低诉讼及其不利影响给贸易带来的损失,妥善处理好与摩擦国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耿晗.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思考与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0,4.
  [2]徐声星.我国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J].当代经济,2012,10.
  [3]袁心湄.从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结构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及发展趋势[J].中国外资,2012,16.
  [4]苗昕.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思考[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8.
  [5]李亚.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与策略分析[J].网络财富,2010.13.
  [6]白霜.浅析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成因[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Z2.
  [7]刘丝.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10
  [8]姜国庆,李淑静.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原因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9,18.
  [9]石磊,寇宗来.美国的贸易逆差及中美贸易摩擦成因探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10]周浩明.基于静态博弈的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分析[J].财务与金融,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