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谎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对策_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学前儿童说谎是一种无意行为,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行为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说谎的心理分析,继而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旨在帮助幼儿矫正说谎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 说谎 心理
  2.5~3岁的儿童就会说十分完整的谎话,面对幼儿的这些谎言,既要看到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对此,教师和家长应当正确引导。
  一、幼儿说谎的心理分析
  说谎,就是把谎言有意或无意地以言语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外显行为。幼儿说谎,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行为现象,这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说,幼儿说谎包括两种类型,其一是无意说谎。造成无意说谎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认知水平低,将幻想与现实混淆,自信心的萌动等等。这类无意说谎的行为一方面体现了幼儿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体现了幼儿的自信心,例如教师问“咱班谁跑得最快?”部分幼儿会回答“我跑得最快!”这种自信心的萌动,教师不仅不能打压,还要积极引导。另一种说谎类型是有意说谎,幼儿故意说谎一般来说包括这么几种动机:形成优越感,满足虚荣心;开脱责任,逃避惩罚;受大人的影响学会说谎等。幼儿说谎原因有很多,性质也各不一样,教师和家长应当认真加以辨别。
  二、幼儿说谎的教育对策
  (一)了解幼儿心理,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幼儿说谎并不都是损人利己,有时候仅仅是一种自我显示、逞能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处理幼儿说谎的时候,应当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允。不要用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评判幼儿的行为,这样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影响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更会导致幼儿说谎行为的加重,甚至是不顾道德地说谎。教师和家长应当了解幼儿的心理,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根据不同的说谎成因采用不同的教育对策,防止幼儿说谎。
  (二)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共同矫正
  幼儿都希望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得到教师的喜爱,因此幼儿时期的孩子特别听教师的话。教师应当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对幼儿的不良行为给予科学的教育。但是只有教师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例如,有的幼儿说谎正是由于受到家长的不良影响,更有甚者,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根本不会撒谎,因此孩子说什么家长就信什么,缺乏对幼儿撒谎行为的正确判断。要彻底矫正幼儿说谎的行为习惯,家长首先应当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其次,要加强对孩子说谎行为的判断力,再配合教师的教育,孩子很快就能改掉说谎的坏习惯。
  参考文献
  [1]祁海芹,儿童说谎现象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