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上最难就业年”谈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 史上最难就业年

  摘要:据“人社部”提供的数据,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已升级为“史上最难”,对此,在校大学生深感忧虑。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了解大学生就业理想和动机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地讲解“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生应注重提高就业竞争力”等内容,正确引导大学生在成就自身事业和理想的同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竞争力;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51-02
  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历来是高校的头等要务和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称:“2013年全国将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因为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等各种原因,今年大学生就业更显困难。”那么,面对这“史上最难就业年”,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大学生成就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呢?笔者探讨如下。
  一、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理想和动机
  2013年上学期,笔者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上,对经贸、信息、教科、计算机、理学等学院的253位大二学生,进行了《我的人生理想》微调查,结果依次是安居乐业(106人)、开拓创新(64人)、游历中外(40人)、成绩优异(32人)、乐善好施(11人)。而其中尤为可贵的是,多数大学生在表述安居乐业的理想时,充满了对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例如:“本期绩点上4.0,总GPA上3.5,加油考托福105+,GRE1400+,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CFO。”“希望从大学中真正学到一些本领,通过各种竞赛、实习提升能力,结识一帮好兄弟,不枉度四年。”“两年后要么保研要么工作,凭自己的双手改进现有的生活条件,减轻家里负担。”“顺利毕业,拥有稳定工作和美满婚姻,有大的作为,让自己不后悔。”“有一幢海边的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父母身体健康,希望我成功的脚步能够赶上他们老去的速度。”“希望不要改变自己的本真,踏实做人,为改善老年人医保社保尽微薄之力。”“继续深造,投身科研,为祖国和后人留下有意义的东西。”“留学归来,创业,为公益事业献一份力。”“做一名检察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成为像陈云英教授一样的人。”“希望在计算机领域做出一些成绩,能打破现在中国程序员只做一些西方国家丢给我们的低端程序的现状。”“成为3d图像工程师,用自己的作品感染世人,传达中国式健康向上的思想。”“城市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与匆忙的脚步,和最好的朋友在喜欢的城市,做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国的动漫事业发达,不输日本。”“希望学有所用,就业公平,生活幸福”等等。
  不难看出,上述大学生所传递出的就业理想和动机,正是当前我国上下所共同关注的民生重点和民族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引自《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引自《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二、正确引导大学生成就事业和理想
  教学中,笔者在充分肯定上述大学生的就业理想和动机的同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正确引导:
  首先,让大学生明确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例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再如:2013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指出:“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具体而言:“一要落实现有政策。二要拓宽就业渠道。三要鼓励自主创业。四要完善就业服务。五要开展就业帮扶。六要促进就业公平。”由此引导大学生认可“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引自《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坚信只要努力将自己的人生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联系起来,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其次,让大学生了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对此可借用“人社部”副部长张小建介绍的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趋紧的四个原因:“一是毕业生多,2008年是559万,2009年是610万,2013年是699万。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这块,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存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等官方信息,帮助大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自身学业,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再次,让大学生明确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应注重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即:实践能力——主要是提高动手能力;就业能力——主要是提高适应能力;创业能力——主要是提高独立能力)。对此,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三方面的教学辅导:第一,从创新思维努力实践的角度,以“具备竞争力并取得突出成就”的大学毕业生作为楷模进行案例教学。例如:猛犸创始人季逸超通过实践创新放飞梦想;从一张借条到1001万的大学生吴立杰的创业致富人生;成就阿里巴巴梦想的IT界异类马云的“创业经”与“人才观”等等,使大学生认识“艰苦奋斗”和“有志者事竟成”的真谛。第二,从精神文明的角度讲解求职引荐礼仪,要求大学生在应聘时努力做到如下礼节:一要人岗匹配,会写简历;二要适度装扮、整洁大方;三要准时赴约、只身前往;四要举止得体、服从安排;五要称呼合理、言谈适度;六要表情自然、专心致志;七要胸襟宽阔、欣赏“对手”;八要适时告退、莫忘致谢;九要联系畅通、任劳任怨。让大学生明白“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第三,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推荐“我学网”(2004年7月李开复创立的一个致力于帮助青年学生成长的公益性网站)给学生。并以李开复提出的“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鼓励大学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创新实践者、跨领域合成者、三商(智商、情商、灵商即精神智商)兼高者、高效能沟通者、热爱工作者、积极主动者、乐观向上者”,帮助大学生明确只有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舞出精彩,成就美好的事业和理想。
  三、结语
  当代大学生是本世纪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关注他们的就业仅靠课堂教学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帮扶和就业公平的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