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几对矛盾浅谈】新矛盾转化的原因

  摘 要: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有几对矛盾格外凸显出来,即现实主义思想方向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矛盾,教育性和艺术性的矛盾,创作与接受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三方面的矛盾,就要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使教育作用在快乐、情趣和艺术美中体现,达到“创作主体——接受主体——评论研究”的审美意识的协调统一。要特别注意作品的儿童性与艺术性,使当今儿童文学在面临多种挑战的情况下,再创新的辉煌。
  关键词:儿童文学 创作 矛盾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103-01
  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人们对少儿的文化教育和心灵熏陶越来越重视了。当今的孩子普遍“早熟”,其智力发展、心理水平,特别是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看法和情感体验,都与以前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儿童文学创作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在此讨论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几对矛盾,就是希望儿童文学创作出孩子们更喜爱的作品。
  一、现实主义思想方向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矛盾
  儿童文学与浪漫主义有着特殊的亲和力。虽然有许多作家将想象、幻想、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于儿童文学创作,却很少有人将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上升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从当代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不影响作品表现现实,相反它更能够引导孩子们求真、向善、爱美的心理。使用浪漫主义的目的在于创作更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心理,具有未来意识的作品。在开拓题材,深化主题的同时,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即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对丰富儿童文学创作是有积极意义的。
  中国儿童文学最突出的缺憾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使用不足,也是与国外儿童文学较明显的差异之处。不少作品在写法上比较传统,在构思上未有大的突破,缺乏新奇独特的想象,作品大都比较接近生活原态,幻想的神奇性、故事的曲折有趣程度、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造型夸张度都可以拓展、深化。英国畅销作品“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采用的也是传统笔法,其结构方式及思想内涵均有明显的对传统文学要素的承袭之迹,但它在继承之中更有创新,其想象之诡谲离奇、情节之引人入胜、人物之鲜活独特令人称奇不已,很好地反映出儿童那无边无际、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与奇特有趣、有悖常规的情感世界。
  二、教育性与艺术性的矛盾
  在1982年的《儿童文学概论》中,儿童文学被定义为“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而专为少儿创作、编写、适合他们阅读的文作”。显然,这里的儿童文学不是为了“儿童的需要”,而是为了“教育儿童的需要”,儿童文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作用的确不容忽视,但与此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这样的定义就未免片面偏颇,因此突破教育工具论后,儿童文学的定义被改为“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思想的转变显而易见。
  儿童文学在教育性和艺术性上易存在两种误区:一是教育性和艺术性脱节:单独来看,教育性和艺术性都很强,但“教育”时不“艺术”,“艺术”时不“教育”,使作品呈现出两张皮的僵硬与突兀;另一种是忽视将教育性与艺术性结合紧密的美育。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它应该符合文学的规律,审美价值是最重要的基本属性之一,忽视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狭隘地强调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往往会表现为一种对儿童世界的粗暴干涉,用成人社会的意识形态去评判作品,漠视儿童文学本身所特有的美学原则。 所以,儿童文学中的教育还是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热情和兴趣,借助于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有趣的形象,准确生动的语言及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明晰的、美好的艺术境界,这其中“没有来自成人世界语重心长的刻意劝导,没有庄重古板的行为说教,没有居高临下一厢情愿的强力塑造,有的只是海纳百川般的宽厚,清风拂面般的温情,爱意浓浓的顺应和指导。”
  三、创作与接受的矛盾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服务的文学,是一种强烈地意识到读者的特点及其对文学自身特殊要求的文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两方面的特点:一是作品特别贴近儿童的心灵;二是特别强调作品的艺术品格。这两方面彼此渗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概括起来就是儿童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儿童文学作为文学主干上的一支分支,其艺术演进有其自身规律和内在制约。因此儿童文学必须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和审美能力等要求,以一种与之相应的艺术形式来实现与之相应的思想意蕴和审美价值。同时,它又要受儿童文学本身的文体、内容、语言等形式特点的制约。儿童文学追求的应是一种融提升少年儿童审美意识与顺应他们审美需求为一体的整合的效应。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儿童文学创作题材内容的扩大与开拓,但是,电视、游戏、电脑进入家庭后带来的融文字、声音、色彩、动画于一体的新形式,远比儿童文学的静态文本对少儿更有吸引力。他们崇拜时尚,沉湎于画面强烈的声光刺激,对儿童文学读物则显得不够喜爱,而且,在儿童文学领域之内,也有一些国家如日本、美国等为片面地追求利润,而将粗制滥造的平庸低劣之作充斥图书市场,一些宣扬暴力、恐怖、色情而毫无品位可言的卡通作品如一股浊流进入儿童文学界,现状实在令人堪忧。这就要求,在模仿和浮躁之风盛行的今天,我们的儿童文学界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变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原创作品。原创是一种个性化的显示,是一种思考的结晶,虽然有时难免会显露出几分幼稚、粗糙,但它们在朴实之中蕴含着独特的个性魅力,比那些千篇一律、似曾相识或是老掉牙的东西要有味道得多,它们蕴含着生命,只要经过雕琢,璞玉就会成为宝玉。
  总之,我们强调要解决好上述三方面的矛盾,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使教育作用在快乐、情趣和艺术美中体现,达到“创作主体——接受主体——评论研究”的审美意识的协调统一。儿童文学创作者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探索创新,在艺术上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小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