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第9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发展与繁荣练习

第9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发展与繁荣 A组 基础过关题组 一、 选择题 1.2017北京昌平月考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 B.政府管理失控 C.经济严重衰退 D.坊市制度崩溃 2.2016北京通州期中下列选项中,反映南宋手工业状况的是 A.开始采用焦炭冶铁 B.广泛使用三锭脚踏纺车 C.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D.出现了缂丝技艺 3.2017北京西城期中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4.2017北京昌平期末质量抽测南宋政府严厉禁止铜钱通过走私流往海外,立法规定,凡携带“铜钱出外界,一贯以上,为首者处死”。但民间走私铜钱出境的活动屡禁不止,因为宋钱“每是一贯之数,可以易番货百贯之物。”这反映出南宋 A.海关管理不严 B.铜产量大幅减少 C.经济实力雄厚 D.理学观念很薄弱 5.2018北京东城期末宋朝时期,繁荣的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诗歌创作。下列诗词中能折射出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发展的是 A.“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 B.“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 C.“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 D.“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 6.2017北京西城期末下面信息概括了中国某朝代的部分特征,这时期应是 加强集权,统治者重文轻武 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打破 教育发展,科举入仕者增多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二、非选择题 7.2016北京朝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元时期中国手工业技术与中国古代手工技术的纵向量化比较 时代 创制或 发明种 改进种 科技著 作部 新兴手工 业部门 隋唐 34 13 4 3 宋元 约60 23 27 5 明清 约30 11 16 8 注明清为1840年前 摘自郭书杰我国宋元手工技术水平的历史定位 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概述宋元时期在手工业技术领域的成就。10分 B组 能力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客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 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 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2.2016北京海淀期中下图引自王祯农书。与下图相关的历史解释表述正确的是 A.黄道婆是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 B.棉纺织品产量增多,丝织品产量减少 C.棉纺织技术推广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 D.王祯的农书首倡推广棉纺织技术 3.2017北京东城期末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交通线,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重要的水路交通线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4.2016北京朝阳测试显德二年955年,世宗修筑开封,“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城市规划中其标识内,候官中劈画划分,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除此之外,即任百姓营造”。对这则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坊市格局,徒负虚名 B.官市发达,民营衰微 C.集镇兴盛,商业繁荣 D.大宗贩运,私商横行 5.2017北京顺义二模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宋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步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古代商业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D.宋代以后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 6.2018北京西城五校联盟费正清在其著作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史实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①城市商业活动从封闭的“市”中解放出来 ②贵金属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③柜坊、飞钱开始出现 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7.2017北京丰台一模节选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古老的通州焕发出新的生机。

材料 北京通州大运河物质文化遗址名录部分 遗址名称 遗址说明 通惠河 元朝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开凿的运河,总长82千米,是元明清三代著名的运粮河 张家湾 码头遗址 元世祖时大都用粮依赖江南,张家湾成为运河码头,直至清嘉庆七年北运河改道而止,作为大运河北端码头达七百余年 大运中仓、 西仓遗址 元明清三代,每年要由南方诸省运来三四百万石漕粮,其中的十之二三储存在通州。明代在通州建四仓,到了清代仍沿用中、西二仓 皇木厂村 遗址群 包括皇木厂遗址、花斑石厂遗址和上、下盐厂遗址。明永乐年间建设北京,木材砖石多由大运河自南方运至此处存储。明清时期皇家建筑物料和官盐多在此存储 1结合材料,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谈谈通州大运河遗址的价值。8分 答案精解精析 A组 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A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导致多数农民无地,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宋代这种现象非常严重,是由于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故答案为A项。B、C两项材料没有反映,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A 本题考查南宋手工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开始采用焦炭冶铁,因此选A项。广泛使用三锭脚踏纺车是在元朝,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是在元朝,出现了缂丝技艺是在北宋,排除B、C、D三项。

3.B 依据材料中“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京都街鼓今尚废”可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坊市的时间限制被打破,坊市制度已经崩溃,故选B项。

4.C 材料没有反映海关管理情况,故A项错误;南宋政府禁止走私铜钱不是因为铜产量的减少,而是为了缓解铜钱外流对本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宋钱‘每是一贯之数,可以易番货百贯之物’”可知,宋钱对番货的购买力很强,宋钱几乎获得了地区性的国际货币地位,再结合“民间走私铜钱出境的活动屡禁不止”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经济实力雄厚,故C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5.C 本题考查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强调“新发展”,A项是指手工业;B项和D项是商品经济的辅助设施,不是新发展;C项是指出现了夜市,打破了时间限制,属于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6.B 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吸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坊市制度被打破,国家对商业的空间、时间限制放松,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 7.答案 宋元时期手工业技术在中国古代手工技术发展历程中,发展迅速、成就显著、地位突出;在冶金、制瓷、丝织、造纸、印刷、造船等众多领域技术水平高,长期领先世界宋代时全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瓷都”景德镇兴起、元朝以元青花和釉里红为代表进入彩瓷时期;北宋时期,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南宋开始使用焦炭冶铁;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注重经验总结,科学技术书籍成果丰厚。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元时期手工业技术领域的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罗列出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即可。

B组 能力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D 由“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客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可知佃农可以自由租种地主的土地,有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表明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2.A 图片反映的是妇女纺棉,棉纺织技术的推广是由于黄道婆改进和革新棉纺织技术,故A项正确;图片体现不出棉纺织品增多,丝织品减少,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棉纺织技术的发展,无法得出官营手工业衰落的结论,故C项错误;D项“首倡”错误。

3.D 材料观点强调“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没有反映出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故C项错误;京杭运河是北宋重要的水路交通线,京师开封对南方米粮的依赖,实际上反映出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故D项正确。

4.A “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说明旧城的坊、市之中均有邸店进行商业活动,“其标识内,候官中劈画划分,定军营、街巷任百姓营造”说明坊市格局徒负虚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市与民营,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开封城,不是集镇,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大宗贩运,故D项错误。

5.C 材料中“宋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表明古代统治者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商业政策,因此C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基本的商业政策,未曾改变,排除A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于以前有所提高,但并没有超过其他社会阶层,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宋代的商税率低于农业的税率,并未体现宋代以后的税收情况,排除D项。

6.C 本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可知,②出现在明朝;③出现在唐朝。排除含②③的选项,选C项。

二、非选择题 7.答案 1价值通州大运河遗址有利于研究元明清时期的工程建筑、运河航运、经济格局、经济措施及北京发展的历史。4分 作为第一手材料,为历史学家研究上述内容提供了直接的物证,有助于弥补文字记载的不足并印证文献记载。4分 解析 1通州大运河是元明清时期著名的运粮河,有利于研究当时的运河航运、经济格局重心的南移、经济措施等;皇木厂村遗址群可以用来研究元明清时期的工程建筑及北京城的发展;通州大运河遗址作为一手材料为历史学家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物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