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展览在博物馆建设中的重要性探讨]博物馆观后感1000字

  博物馆是一个公共性的文化建筑设施,它集文物的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不论其规模大小,藏品多少,博物馆主要的功能在于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展览是博物馆与社会大众之间沟通交流的最重要的纽带。二十几年来,这个领域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一是各个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蔚然成风。二是陈列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设计不再完全受限于政治因素,展览的大众化和多样化趋势基本形成。当前,一些中小博物馆大多为一个地区的地质类综合博物馆,虽然建立之初,为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有一个基本陈列,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样的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或标本,数量和质量都差强人意,所以,搭建起一个基本陈列后,库房所藏所剩无几。而在现有条件下,这些博物馆的征集工作受到价格、渠道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馆藏文物或标本的新增成为难以突破的瓶颈。即使是基本陈列,所展出的文物数量和质量都很有限。有的博物馆,即使是一个精美的基本陈列,社会各方面的观众参观一次后,再为此展览走进博物馆的几率也不乐观。一个新的基本陈列推出后,在一个时期内可能会受到社会的重视,吸引观众的目光,但是,新鲜一时,过后就是长久的沉寂,博物馆也随之门可罗雀。博物馆的专业队伍面对冷清的展厅,其工作热情、激情也将出现变化,久而久之,博物馆很难将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发挥出来。因此,只有不断地推出有时代气息、有质量、有品味的临时展览,才能充分调动博物馆自身的各种积极因素,让观众每一次走进博物馆,都有新的收获和感受,甚至让观众对博物馆接下来要举办的展览有一些建议和期待。因此,博物馆必须有与本馆性质、任务相适应的、内容比较固定、常年对外开放的基本陈列,但是在办好基本陈列的同时,举办临时展览在当前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临时展览概述
  
  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对于博物馆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陈列是博物馆的主体陈列,代表着博物馆的性质,也体现着博物馆的形象。临时展览,即临时性展出的展览,亦称短期专题展览,它具有展出周期短、选题灵活、题材更新快、时效性强等特点,是常设展览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补充。临时展览选题灵活,时效性、专题性都很强,能够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与节奏,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基本陈列中展出的文物都是本馆所藏的精品或是档次较高的藏品,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包含着历史、科学、审美等多种信息,但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如果不是为了搞专题研究,一般人看一遍、两遍后就不会再有兴趣了。临时展览虽然是快餐式的,但它专题性强,可以对某一事件或文化现象进行充分地展示,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参观的欲望。随着时代的节奏变化,临时展览已经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当前博物馆界对临时展览的重视程度仍有所不足。长期以来,博物馆只是将关注的目光盯在文物的收藏、鉴赏和展示上,缺乏自觉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对于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变化更加缺乏必要的敏感。如今,是全球一体化的世界,也是纷繁复杂变动不居的世界。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优势,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各地推销他们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的文化形态正在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博物馆既然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就有义务参与构建具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底蕴和鲜明时代精神的中国先进文化,从而使博物馆成为文化与科学的殿堂、凝聚民族精神和意志的家园。在文化全球化和精神消费高档化的大趋势下,在博物馆社会化程度越来越深的情况下,在限于基本陈列的对外接待而忽视临时展览的地位与作用显然是一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态度了。
  
  二、临时展览在博物馆建设中的作用
  
  (一)扩大博物馆影响力
  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青睐和需求,不仅给博物馆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博物馆与广大群众在文化产品上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高品位的文化产品。它要求博物馆不断进行文化产品的再生产,增加展览数量,扩大展览信息。在了解国情、掌握宣传教育动态的基础上,及时捕捉不同时期观众的参观需求,打造具有时代精神的精品展览。我馆(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自新馆开放以来,与时俱进,十分重视临展工作,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紧密配合形势需要,为满足广大观众精神食粮的需求,举办了很多很好的临时展览。从2004年12月8日我馆新馆开放至2008年6月的三年半里,我馆共举办了20个临时展览,内容涉及众多题材,这些展览适应了时代需要,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愿,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感召力,吸引了大量观众,使得博物馆人气日益兴旺。
  
  (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一般而言,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往往是贴近时代、现实感很强的主题。主题远离了时代,也就是远离了观众,当然也就谈不上满足观众的需要。对青少年来说,博物馆已成为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需要不断地在这座课堂里接受各种教育,努力使专题展览满足观众的需求。这既是实施教育的需要,也是博物馆服务于大众及谋求自身发展的需要。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责任、有义务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进程中,有意识地对公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以充满时代精神的教育为己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博物馆要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光靠一些常年不变的、固定的基本陈列是不能够完成的。因此,这就需要博物馆抓住办展契机,或以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日、重要人物的诞辰日为契机,或配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根据不同的任务,有针对性地及时举办一些专题展览,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从笼统的教育转变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有效地完成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我馆通过在2004年至2008年举办的20个临时展览,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不仅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育素材,也为广大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教育及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第二课堂,为广大民众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正义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这些展览,我馆真正实现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我们以实践证明,博物馆如果时刻为观众着想,精心制作高质量、高品位的专题展览,其内容和形式都受到群众的欢迎,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就会落到实处。
  
  (三)促进博物馆工作的良性循环
  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是由馆内各部门相互协作完成的。博物馆经常举办临时性展览促使博物馆各项工作经常化、正常化,调动了全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发挥。
  1、扩大博物馆研究领域,促进博物馆的研究工作。从临时展览的选题来看,博物馆的学术研究,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当前广大群众的心理需求,挖掘文物的潜在教育价值,及时举办受群众欢迎的展览;同时又不断将学术研究成果运用到展览设施当中。为了有效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我馆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临时性展览,不仅发挥了我馆研究人员的聪明才智,为研究成果提供了用武之地,也促进了博物馆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
  2、为工作人员提供不断探索的机会。在临时展览中,每一次展览的设计制作风格、特点都要以主题、内容的不同而独具匠心。我馆的工作人员在制作展览时,各尽其才,各尽所能,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展览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从而使观众置身于一种艺术的氛围中,流连忘返,促使观众去欣赏,去品位,去思考。我们的展览也正是在氛围的不断创新上吸引众多的观众,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3、增强业务人员的素养及知识面。在展览中,业务人员要不断探索适应不同展览主题的工作方法,宣教形式。要不断围绕展览主题掌握大量的相关资料,及时发布展览信息,做好大批观众的组织和接待工作,并自觉协助安保部做好文物的安全保卫工作。通过临时展览,业务人员不但可以从中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头脑,而且在讲解技巧上掌握了大量的丰富经验。对待不同层次的观众,业务人员会采用不同的讲解方法,从而在每一次讲解过程中,能够做到自然大方,游刃有余,并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针对临时展览观众量大,并且集中的现象,业务人员在组织观众、媒体宣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下一次举办展览奠定了基础。
  
  (四)使博物馆充满生机气象
  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观众,只有使其服务对象认同博物馆的存在社会价值,才能将展览推向社会。一个新的基本陈列推出后,在一个时期内可能会受到社会的重视,吸引观众的目光。但是,新鲜一时,过后就是长久的沉寂,久而久之,博物馆成为有名有姓但被社会文化生活淡漠的角落。只有不断地推出有时代气息、有质量、有品味的临时展览,才能充分调动博物馆自身的各种积极因素,让观众每一次走进博物馆都有新的收获和感受,从而唤醒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使博物馆充满生机气象。
  
  三、总结
  
  博物馆担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就不能不紧密地切入社会,成为与时代、与社会息息相关的非常现代化的事业。博物馆有义务将展览作为促进社会相互了解的一种工具,密切关注社会上的新事物、新事件、新现象以及新生活、新思维与新行为方式,加以记录、整理和传播,促成全社会的共同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通过我馆的多次临时展览,我们从实践中发现,正是有了这些临时性的专题展览,才使得许多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保持了活力。对内,它能够不时地鼓舞着人们可贵的工作热情和凝聚力;对外,它可以不断刺激着社会文化的脉搏,满足社会文化的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也渐趋高档化。作为博物馆工作者,我们应进一步按照时代的要求改变过时的理念,在动态中前进,搞好临时展览,扩大文化交流,感受时代气息,关注民众需求,给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欣赏和思考的机会,办出一大批人们喜闻乐见的展览来。
  
  参考文献:
   [1]俞平. 论基层博物馆的流动展览期刊[J]. 黑河学刊,2006(3).
   [2]田传芹. 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创新研究[J]. 科技信息,2007(5).
   [3]曹欣欣. 论临时展览的氛围[J]. 中国博物馆,2007(1).
  
   (作者简介:黄玉亭(1979- ),女,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