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诞生】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文秀才为了读书,选择了一个离县城较远、比较清静的地方住了下来。当然,这和他手头一直不太宽裕有一定的关系:那里租房便宜,还有一个小院,可以种些疏菜自给;每天读书、写字、做赋,也是自得其乐;每逢过年过节,到集市上写个春联什么的,也能挣些钱。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着。
  直到有一天,他在县里看到一个通告,大意是:县里为了选拔人才,开始考试招贤。考试项目分两类,一类是文职考写作,用毛笔;另一类是工匠考伐木,用斧头。文秀才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也想考个一官半职。
  第一次参加考试:由于离县城较远,文秀才早早就起来了,走了两个多时辰才来到考场,只好排到考试队伍后头。终于到了文秀才,考官给了他一把斧头,他不解地问:“我是考文职的。”考官说:“你来晚了。名额有限,工匠还有一个空缺,就剩下一把斧头了,如果你不参加就等于弃权,下次再来吧!”文秀才失去了第一次机会。
  第二次:文秀才为了参加考试,在县里早早预订下一个房间,这次他排在了前10名。考试开始了,考官给每个考文职的人发了一把斧头。文秀才不解:“我是考文职的。”考官说:“没错。通过上次选拔,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一些人因为没有好的体力,不能胜任工作。这一次先考体能,通过了,再考写作!”他又失去了一次机会。
  第三次: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文秀才在学习的同时加强了体能锻练,也预先在县里订了房间。到了考场,考官说:“对不起,你没有考试资格!”文秀才不解地问:“为什么?”考官很客气地回答:“这次首先要仪表过关才行,你穿得太随便了。上次考试,由于一些人平时就不注意自己的形象,群众提了不少的意见!”他又失去了一次机会。
  第四次:有了前面的经验,这次他在各个方面都做好了准备,衣着得体,十分自信地来到考场。考官说:“对不起,你没有考试资格!”文秀才很是惊诧:“为什么?”考官说:“现在干部年轻化,你的年龄刚好超过了标准!”他又失去了一次机会。
  第五次:文秀才本以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了,可突然间,县里传来考试年龄放宽的消息。他决定再试一次。到了考场,考官说:“对不起,你没有考试资格!”文秀才有些激动地问:“为什么?”考官道:“这次考试要先通过民意测验,十几位请来的乡绅没有一个人投你的票,说明你没有群众基础。”他失去了最后的一次机会。
  文秀才回到家里,心情郁闷得不行。他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把自己受挫折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从挫折中学习》,简称“折学”,希望其他人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少走些弯路。
  后人由于无法考证他写的东西的真伪,在“折”字下面加了个“口”,表示此书内容的来源空口无凭,于是就有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