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定远中学高三历史限时练习题2,1.doc

安徽省定远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限时练习题(2)(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公元前11世纪,兴起于陕西关中的周国,击败了强大的商王国,代之而为中国的主人。对此,周人提出“天命糜常,惟德是亲”的理论。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A. 甲骨文是了解这一史实最有价值的材料 B. 周克商,显现出周人的文化制度优势 C. 周人认为天命和道德是政权存亡的关键 D. 周克商,开启了古代王朝更替的序幕 【答案】C 【解析】 “天命糜常,惟德是亲”强调的是“天命”和“道德”对于统治者维护政权的重要性。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在此之前商已克夏,王朝更替的历史早已开启。

2.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 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 C. 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 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故A项正确;
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给事中不属于中书省,故B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故C项错误;
古代中国相权不可能与皇权相互制衡,皇权是不断强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学生应该正确理解封还诏书属于封驳权,但不等于可以否决皇帝诏令,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3.唐未至宋初,中国政坛有“不相南人”的说法。宋真宗以南方人王钦若为宰相,首开先河。此后担任宰相的南方人逐渐增多,到王安石变法时,提倡变法的熙宁新党,大多是南方人。下列各项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带动文化重心南移 B. 支持变法的南方人比北方人多 C. 南方学风更加激进和开明 D. 理学由北向南逐渐传播 【答案】C 【解析】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A时间不符合材料;
“王安石变法时,提倡变法的熙宁新党,大多是南方人”不能说明支持变法的南方人比北方人多,排除B;

南方人被任用增加的情况,反映出在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逐渐超过的北方的经济因素,和教育程度也有关系,故C正确;
D与材料无关。

【名师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历史事实,正确分析历史结论。

4.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下列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B. 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C. 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 D. 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明朝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最高中央机构,它只是一个内侍机构,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根据材料中的“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可知明朝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明朝皇帝为了加强集权,防止大权旁落,有时给予内阁很大的权力。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5.下图是1985年山西省朔县出土的汉代彩绘铜雁鱼灯。采用传统的禽鸟衔鱼的艺术造型。此釭灯由雁衔鱼、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分铸组合而成。灯盘、灯罩可转动开合以调整挡风和光照,鱼身、雁颈和雁体中空相通,可纳烟尘。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汉代的青铜铸造开始繁荣 B. 造型艺术体现了古代的环保意识 C. 可以窥见普通百姓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面 D. 说明当时山西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汉代彩绘铜雁鱼灯调整挡风和光照,鱼身、雁颈和雁体中空相通,可纳烟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铸造早在商代已经开始繁荣,故A项错误;
“调整挡风和光照可纳烟尘”说明这种造型艺术体现古代的环保意识,故B项正确;
彩绘铜雁鱼灯不是普通百姓日常用具,故C项错误;
彩绘铜雁鱼灯的出土并不能说明山西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故D项错误。故选B。

6.汉乐浪王盱墓发掘中,有漆杯出土,底有铭文“建武三十一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髹洎木侠紵杯,二升二合,素工伯、髹工鱼、上工广、洎工合、造工隆、造护工卒史凡、长匡、丞頠、椽恂、令史郎主。”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漆杯是由官营手工业生产 B. 漆杯生产中进行了专业分工 C. 漆杯的制作工艺复杂繁琐 D. 漆杯可从当时市场大量购得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广汉郡工官造”可知漆杯是由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根据“素工伯、髹工鱼、上工广、洎工合、造工隆、造护工卒史凡、长匡、丞頠、椽恂、令史郎主”可知漆杯在制作的过程中进行了专业的分工,由其分工之细密可知漆杯的制作工艺复杂繁琐。该漆杯制作工业复杂繁琐,而且由官营手工业生产,所以不可能从市场上大量购得。所以A、B、C项理解正确,D项理解错误。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

7.宋太祖时编订的宋刑统户婚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在世,子孙不许“别籍异财”,否则徒三年,开宝二年,甚至对川峡地区的“别籍异财”诏以死罪的重刑。经太宗、真宗、仁宗至光宗时期的修订,不仅量刑大为减轻,还逐渐确立了子孙的财产权。对这一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 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B. 反映出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 C. 反映出统治者法制意识的增强 D. 导致宋代地方秩序严重失衡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朝的“别籍异财法”从重罪处罚到量刑减轻、确立子孙的财产权,体现了立法应当立足于社会现实,社会现实的变化,要求法律也要与之相应地变化,可知这一变化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理学的相关信息,排除B。材料考查的是“别籍异财法”的变化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而非统治者法制意识的增强,排除C。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地方秩序相对稳定,排除D。所以选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别籍异财”的内涵,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别籍异财”变化的原因可知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8.山西柳林杨氏家谱认为“天地生人,有一人莫不有一人之业。寄迹田畴,则农为本业。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他如市尘贸易,鱼盐负贩,与挑担生理,些小买卖,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体现农工商皆本的观念 B. 体现重农抑商观念 C. 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 D. 体现人生应有敬业观念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的“寄迹田畴,则农为本业”“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来看,材料认为应当根据自身所从事的职业确定本业,与重农抑商观念矛盾。B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对材料信息理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点睛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材料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是本业,无论农业、手工业或商业,因此与重农抑商思想不一致。

9.盐铁专卖制度起始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秦商鞅变法,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佐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下列对这一政策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使封建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B. 没有直接征税,人民的反感较少 C. 实质上是与民争利的剥削方式 D. 是中国古代国有经济的一种尝试 【答案】B 【解析】 专卖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国家垄断盐铁经营,国家独享其利,专卖使封建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实质上是与民争利的剥削方式,是中国古代国有经济的一种尝试,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专卖制度寓税于价,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税,又感觉不到征税,“人民的反感较少”表述不恰当,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国”指整个中华民族 B. “天下”指当时国人所知世界 C. 近代民族意识开始形成 D. 仍具有盲目自大的心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顾炎武主张的“天下”和“国”是不同的,由“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可知“国”指的不是整个中华民族,而是统治阶层的政权,故排除A项;
由“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知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并不是国人所知的世界,而是人民的国家和民族,故排除B项;
当时仍然处于封建社会时期,顾炎武并没有形成近代民族意识,故排除C项;
根据“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可知顾炎武仍然具有盲目自大的心态,故选D项。

11.“西班牙海外事业的最后结果是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而在伊比利亚半岛,它仅仅提供了足够的财富,以阻挡早该实行的基本制度改革的压力。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地、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海外殖民活动使西班牙积累了大量财富 B. 海外殖民活动是西班牙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C. 海外殖民活动延缓了西班牙的社会变革进程 D. 海外殖民活动推动了英荷等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在伊比利亚半岛,它仅仅提供了足够的财富”可知,海外殖民活动为西班牙积累了大量财富,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以阻挡早该实行的基本制度改革的压力。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地、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可知西班牙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不是海外殖民活动,而是没有进行制度改革,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海外殖民活动延缓了西班牙的社会变革进程可以从“它仅仅提供了足够的财富,以阻挡早该实行的基本制度改革的压力”分析得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阐述了“西班牙海外事业的最后结果是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2.1880年,英国通过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占有土地,建造或者改造一些建筑以适合工人阶级居住;
公共工程借贷管理局被授权以此目的而垫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国会议员中工人阶级比例上升 B. 工业革命有利于缓和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C.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 D. 超前消费引起经济危机 【答案】C 【解析】 工业革命使得工厂纷纷建立,使得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必须解决工人住房问题,这在客观上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国会议员中比例上升的是资产阶级而非无产阶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涉及阶级矛盾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涉及超前消费也不涉及经济危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13.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各国人民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权利法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分别反应了法国、英国、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B. 分别由国民议会、议会、全国人大制定 C. 分别体现三权分立、“议会至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D. 标志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社会主义分别在法、英、中最终确立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帝制而非共和制,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三部法律的确分别反映了法国、英国、中国的民主化进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三部法律也分别由国民议会、议会、全国人大制定,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