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经济建设与改革财务知识分析论文

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 摘要 2002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虽然已经过去七年,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这些任务仍然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具有全面、前瞻、深刻的指导意义。而进一步胜利完成这些任务,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西部大开发、管理体制改革、宏观调控、分配制度、对外开放、就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背景 1978年,中国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从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984年,中国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制度 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开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总体开放的格局。

到2002年,整整十年。

这十年中,改革开放给中国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经济蓬勃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使中国在一百年来首次如此接近几代中国人终生奋斗的伟大目标民族复兴。

同时,这十年中,我们也经历了改革所带来的必然阵痛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没有核心技术使我们长期停留在国际分工的底端,对国际贸易规则不熟悉带来贸易歧视,效率优先带来的拜金主义盛行,分配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贫富差距增大 在路上 不,我们才刚刚上路 我们发展的势头依然抢进,我们前进的脚步依然急促,我们腾飞的羽翼正在抖动,中国正要急速崛起 但同时,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带给我们新的任务和新的目标。

2002年,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适时的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正是顺应时代,符合潮流,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重大改革,这一目标的确立,为中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使中国在21世纪初期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有了方向,勾勒出新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

二十年太长,只争朝夕 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八个方面的任务 要适应新时期下我国的国情,促进新世纪新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必须在经济建设,执政方针方面做出深入、全面的改革,而制定具体、科学的规划就是我党工作的首要任务。

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十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10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

展开具体的阐述我们的任务,就是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八个方面的任务 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3.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5.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6.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延续的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科技含量较低的经济增长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而且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信息化水平依然有待提高,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必须改变以往粗放式的工业化道路,探寻出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中国国民、造福于中国未来的工业化模式,这就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提出,我国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同时在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通过学习十六大报告,我们发现党在十六大报告中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给出了科学、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 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2. “新”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即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决不能继续重走西方发达国家在加速工业化发展的时期的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严重的污染,之后却付出沉重代价来治理环境。

3. “新”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绝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以牺牲就业为代价来实现工业化。在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人力资源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真正改善目前的工业化模式,我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

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4.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处理好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不均衡,农业的基础地位产生了动摇,农业的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有限,农村经济与城市差距日益拉大,这些现状使党中央对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格外重视,因而才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结合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们要完善以下措措施 1. 优化县域产业结构,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产业支撑 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是跳出“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这一破题过程,产业支撑无疑是关键一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必须把产业发展和产业聚集放在首位,形成产业支撑,这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根本动力。

2. 繁荣壮大县域经济,为城乡一体化提供财力支持 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民拥有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质量,享有同样的国民待遇等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发展、繁荣。只有在县域经济大发展,县级财政实力大增强的情况下,城乡一体化才会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3. 形成县域城乡互动,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动力支持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而城市化则必然带来城乡一体化。城市化的重点在于城市,而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则在于农村,也就是说,推进城乡一体化,更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互动的良好局面,这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强大动力。

4. 强化县域发展战略,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操作平台 “双轮驱动”战略为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操作平台。工业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着力点,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有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才有了依托与附着、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强化县域发展战略,“双轮驱动”,加速城乡一体。

三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

四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激活了各个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扩大了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所有制经济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但是,由于历史上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在一些垄断性行业,如能源、交通、通讯领域,国有资产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由于长期占据垄断位置,这些国有资产在发展过程中容易伴随着效率低下、技术落后、人员冗杂、管理混乱甚至腐败滋生等严重问题,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国家、人民的利益,因而,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党工作的重要任务。

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提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指导经济发展中要坚持以下三点 1.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也就是说,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具体方面,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五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从1992年起,我国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到2002年,整整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改变计划经济,中国开始享受到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的巨大威力人民劳动积极性高涨,企业效率持续提高,各种资源在经济运行中有效配置。

然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远远没有健全,各种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市场开放性有限,垄断行业长期大量存在,经济立法、监督措施有待提高。

因此,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六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