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研究方案范文3篇.doc

LOGO 幼儿美术研究方案范文3篇 幼儿美术研究篇一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自己从教的实践及有关理论,不难看出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所起的作用。本学期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为研究内容,以中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的 教研活动,现将研究方案制定如下 一、课题提出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活动的目标在于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素质教育的培养。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通过手的动作,利用五彩的线条、大块的色面,刺激幼儿的视觉,给予幼儿成功感和满足感,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效果,其中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幼儿美术专指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极其简单初步的内容。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其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着奠基作用。

二、研究意义 纲要中指出我们应该为儿童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而在所有的艺术表达形式中,绘画活动以其灵活的形式、鲜活的图象、丰富的内容、灵动的线条、艳丽的色彩特别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也特别喜欢进行绘画活动,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放飞心灵,跨越时空的自由想象,因此,绘画活动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感的重要途径,而 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享受着自由与创作的快乐的同时,其它各方面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

正确的教育意识直接带动教师积极的教育行为。有着如何的教育观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因为没有正确的教育意识,在以往的绘画课堂中,教师总会拼命地去强调安静作画并以此为理想的作画常规,侧重于技能的掌握,以至于往往评价的是作品形象临摹的准确性,把评价点落在“像”与“不像”上,这些都是对幼儿为何要进行绘画活动的理解上的偏离。我们应认识到孩子参与绘画活动是一种乐趣,在这种愉悦中,他们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以提高。所以,尽管他们画的形象也许有些歪斜,也许与生活中的真实还有些距离,却恰恰是他们在创造“艺术”,是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传达、去表现自己的感知。当然,有些年轻的教师又在这样的一种认识中走过了场,出现了只要求幼儿的“充分想象”,以至于模糊了绘画教学最基本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而没有一定的技能,幼儿最终也难表达自己的所想。因此,当我们树立和认识到幼儿园绘画教育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借助绘画这一载体,以达到将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因素的提高与发展与绘画融合一起、相互影响,有效促进时,我们也会全方位的考虑影响着这一能够促使幼儿多重能力发展的活动形式的各方面因素。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激发和巩固幼儿的绘画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积极探索绘画活 动的多种组织形式,探究绘画与多种学科领域的融合。具体要达到以下目标 1、以绘画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对象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

2、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在保证自由创作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绘画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

3、通过绘画活动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4、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建构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研究时间 20XX年九月至2009年八月 五、研究方法 采用操作法、观察法、谈话法、图片展示等方法。

六、研究措施 1.20 xx年9月,设计课题实施方案,根据课题方案,在幼儿的各种美术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

2.课题研究的三个方面绘画、手工操作、美术欣赏可以同时进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要加强对幼儿在各个美术活动时的指导。

绘画活动部分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能力,教师要在绘画技巧、绘画内容等方面对幼儿加以引导。扩展幼 儿的思维、想象,让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能体现、创造美,渗透环境教育。

手工活动部分大班的幼儿已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而且孩子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对动手操作活动相当感兴趣。教师引导幼儿收集各种操作材料,其中更多的是一些废旧材料,使收集过程本身就有了环保教育因素。在有了这些材料后,幼儿就可以利用剪、挖、贴等方法创造出新的作品,装扮我们的环境,也使幼儿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 美术欣赏部分主要是对一些美术成品的欣赏。教师在收集过程时,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一些表现环保的作品让幼儿进行欣赏。可以是一些美术大师的作品,也可以是教师、中小学生、幼儿同伴的作品,既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又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3.20 xx年8月,结题,分析整理材料,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以上是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予以落实和开展。

篇二浅谈小班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 课题研究目的 绘画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美育也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经验,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幼儿教育应当注重对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要为他们绘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而小班幼儿绘画能力不强,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应首先要让幼儿产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投放材料及对幼儿基本技能的培养。多研究利于幼儿绘画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教育策略,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以真正做到、做好对幼儿的美育 二、幼儿现状 长久以来,我们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我们已习惯了教师示范作画幼儿模仿,虽被摒弃但还是会不自觉的套用这个模式从而导致了小班小朋友一拿到白纸就喊“老师我不会画”。哪怕老师以在要求幼儿自己独立想象,可以模仿但是还是有小朋友不愿意去作画。由于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如若在用这样给与题目后让幼儿模仿创作那么幼儿的绘画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他们接触的事物比较少,在头脑中的表象较少。不能很好的进行再现。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头脑中的东西多了,而且让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喜欢绘画,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多种材料的展示,让幼儿形成多种感官表象。

2、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3、运用多种绘画方式,提高幼儿绘画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探索如何帮助幼儿形成多种感官表象。

2、研究怎样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3、如何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即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研究结论,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结论。

2、观察法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论述进行直接、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研方法。

3、调查法通过现场考察、观察、调查、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收集资料,从而对现 状作出科学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方法。

4、经验总结法以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为对象,对其进行科学的筛选分析、核实、验证,从而使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收集相关的资料 卢梭的话 “应完全依赖具体事物”,就是说幼儿应通过感觉直接接触事物而学习,因为唯有通过这种直接接触,才能为幼儿抽象思维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一开始要收集大量与绘画相关的材料。不仅对于教学资料的收集,教师自身也要收集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在理论的基础上实施研究。

2第二阶段提高绘画兴趣 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运用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引起绘画的兴趣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起幼儿的操作欲望,绘画可选择的工具十分丰富,有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毛笔、油画笔、棉签、彩色粉笔、印章、水墨、水粉等。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学习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通过线条、图形、色彩、构图等手段,创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3、第三阶段提高绘画技能研究何种方式可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单一的绘画方式往往让孩子们枯燥乏味,我们从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和多样性入手,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玩在其中并能学到知识。在这个阶段就要培养幼儿的基本技能。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作品,让幼儿觉得绘画就是在“玩”游戏,同时让幼儿感受绘画是件快乐有趣的事情,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设计活动来锻炼幼儿的技能。如下雨了、大草坪、妈妈的长头发等等,不断提高幼儿的小肌肉的控制能力。

4、第四阶段;
总结 ①、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鼓励教师不断挖掘,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

②、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幼儿美术研究篇三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可观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它既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客观世界,又凝聚着创造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幼儿美术教育正是利用这种特性,结合幼儿爱画的天性,让儿童在最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借最佳的绘画语言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并在此中获得一般教育学意义上的功效。

然而,我国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因受苏联教学论的思想影响较深,所以几十年来,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在培养目标方面,幼儿美术教育出现了误区。教师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就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幼儿整体素质(情感、智力、审美心理素质等)培养。

2、在教育内容方面,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或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于是幼儿作品中的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无论在一个班级里,一个幼儿园里,甚至是在儿童作品展览会上,从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作品中,我们都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的形象。

3、在教学方法方面,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用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用临摹方法传授绘画技巧,脱离儿童实际,使幼儿创造才能受到压抑。

4、在教学评价方面,以是否与教师的范例相一致为衡量标准,从众多孩子的横向比较中挖掘具有美术潜能的人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及个体差异。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认识到,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违反了幼儿学习美术的客观规律,压抑了幼儿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我们意欲通过切实有效的改革,以培养幼儿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表现,通过探索掌握初级美术语言,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各种知识,以美术带思维,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1、以英国美术教育家里德和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为代表的工具论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是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主张顺应儿童自然本性发展;
以美国教育家艾斯纳和古力为代表的本质论则强调科目中心,主张以严谨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