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笔记.doc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复习概要 1.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2.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3.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类型 4.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第一节、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1. 工业革命的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在17世纪,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与建筑的重大变化却是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经从轻工业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2. 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与建筑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首先,是工业城市问题。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集中,由此而引起的人口恶性膨胀,以及由于土地私有制和房屋建设的无政府状态而造成的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使城市陷入了混乱之中。

其次,是住宅问题。虽然资产阶级不断的建造房屋,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牟利,广大的民众仍只能住在简陋的贫民窟中,严重的房荒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大威胁。

最后,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
另一种则是探索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3. 为什么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人口会迅速增长 18世纪下半叶,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原来的一些封建手工业城市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城市(首先在英国,其次是法国、比利时等),旧城不断扩建、新城陆续产生,大工业企业需要很多的工人在同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
但这些工人必须住在附近以便于工作,于是他们便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由此而产生的人们的各种需要,相应的诸如手工业者、裁缝、鞋匠等等都搬到这里来了,于是小城镇就发展为小城市,继而发展成大城市。城市越大,交通运输越发达,越利于人口集中。这就决定了大工厂城市以惊人速度成长。

(补充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在城市中的盲目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尤其以大城市最为突出,相应的农村人口数量便不断减少。人口迅速向大城市集中、土地私有制、工厂盲目建造、城市建设无计划性,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低下,城市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混乱状态(如19世界的英国伯明翰),既不能顺利的发展生产,又不宜居住。) 第二节、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1. 时间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 2. 复古思潮产生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过去的历史样式,是企图从古代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3. (一)古典复兴 ※ 时间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P4)。

※ 古典复兴建筑流行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也深受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1) 政治上在18世纪前的欧洲,装饰繁琐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盛行一时,反应了封建王朝王公贵族的奢侈与腐化的生活。这引起了讲究理性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厌恶,认为它束缚了建筑的创造性,要求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那些繁琐与陈旧的东西。他们在探索新建筑形式的过程中,试图借用古典的外衣去扮演进步的角色,于是,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风格成了当时的创作源泉。

2) 考古发掘对古典建筑的热衷,自然引起了对考古工作的重视。随着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珍品的出土,人们认识到了它们的优雅典美与雄伟壮丽,于是,人们开始摒弃繁琐、矫揉造作的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极力推崇希腊、罗马艺术的合于理性,认定应当以此作为新时代建筑的基础。

※ 法国的古典复兴 1)古典复兴建筑在各国的发展,大体上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而英国、德国则希腊式样较多。采用古典复兴的建筑类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与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建筑,以及纪念性建筑。

2)法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据点,也是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代表建筑巴黎万神庙,此后,罗马复兴的建筑思潮便在法国盛极一时。

3)“帝国式”风格拿破仑帝国时代,在巴黎兴建了许多国家级的纪念性建筑,如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马徳莱娜教堂等,都是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式样的翻版。他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帝国式”风格。

※ 英国、德国和美国的古典复兴 1)英国的罗马复兴并不活跃,也不像法国那样彻底(英国的罗马复兴建筑代表作品英格兰银行)。希腊复兴的建筑在英国占重要地位,典型代表建筑爱丁堡中学、不列颠博物馆。

2)德国的古典复兴亦以希腊复兴为主,代表作品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建筑师申克尔)、柏林老博物馆。

3) 美国以罗马复兴为主,代表17931867建的美国国会大厦,它仿照了巴黎万神庙的造型,极力表现雄伟的纪念性。希腊复兴的建筑也很流行,特别是公共建筑,代表1798年在费城建的宾夕法尼亚银行 (二)浪漫主义 ※ 时间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在建筑上亦有反应。最早出现在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

※ 背景(较复杂,P7)。

特点浪漫主义既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又夹杂着消极的虚无主义色彩。他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

※ 先浪漫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的第二阶段 1)先浪漫主义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的早期)带有旧封建贵族怀念已失去的寨堡与小资产阶级为了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而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与意识。

建筑形式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还表现为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2)浪漫主义的第二阶段(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创作潮流的时期。这时期的建筑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哥特复兴。

※ 代表作品浪漫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作品是英国国会大厦。此外,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性作品英国伦敦和斯塔夫斯的圣吉尔斯教堂,以及曼彻斯特市政厅。

浪漫主义建筑在英国、德国流行较广,时间也较早,因为受古典影响较少,而受传统的中世纪形式影响较深;
而在法国则正相反。

(三)折衷主义 ※ 时间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

※ 特点(概念)折衷主义越过了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形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和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样式。所以折衷主义也称之为“集仿主义”。折衷主义建筑没有固定的风格,但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总体形态上仍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在建筑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认为解决。

※ 影响与代表作在欧美的影响非常深刻。19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
19世纪末与20初又以美国较为突出。

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P10)、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巴黎圣心堂 ※ 发展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是折衷主义建筑的一次大检阅。法国大革命以后,古典主义大本营的皇家艺术学院,经调整扩充后改名为巴黎美术学院,它是19世纪与20世纪初整个欧洲和美洲各国艺术和建筑创作的领袖,是传播折衷主义的中心。20世纪前后,“新建筑”运动产生并发展,一度占主要地位的折衷主义思潮逐渐衰落。

第三节、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 背景在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工业大生产的发展,促使建筑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新的建筑材料、结构技术、设备、施工方法不断出现,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也必然要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

※ 发展概况①初期生铁结构→②铁和玻璃的结合→③向框架结构过渡→④升降机与电梯→⑤图书馆、市场、百货商店、博览会与展览馆 ①古代建筑中已有金属作为建筑材料的应用了,但作为大量性、主要性的建筑材料的应用则始于近代。

Eg英国塞文河上的第一座生铁桥,巴黎法兰西剧院的铁结构屋顶,英国布莱顿的印度式皇家别墅 ②eg巴黎老王宫的奥尔良廊,1833年建的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巴黎植物园的温室 ③框架结构最初在美国得到发展,主要特点以生铁框架代替承重墙。Eg纽约哈帕兄弟大厦 ④随着工厂与高层建筑的出现,垂直运输是建筑内部交通的一个很重要问题,从而促使升降机的发明。

⑤随着生产的飞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改变,在19世纪后半叶对建筑提出了新的任务建筑必须跟上社会的需要。

这时建筑负有双重职责 一方面,要解决不断出现的新建筑类型的问题(如火车站、图书馆、百货公司、博览会等);

另一方面,更需要解决的是新技术与旧建筑形式的矛盾问题 因此,建筑师必须了解生活并要解决工程技术与艺术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些都迫使建筑师在新的形势下摸索建筑创作的新方向。

※ 博览会与展览馆 博览会的产生是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品在世界市场竞争的结果。其发展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范围是国家性质的,在巴黎开始和终结;
第二个阶段的范围是国际性质的占据了整个19世纪后半叶,博览会的展览馆成为新建筑的试验田。

在国际博览会时代,有两次突出的建筑活动①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
②1889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博会中的埃菲尔铁塔与机械馆 “水晶宫”展览馆(设计人帕克斯顿),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1936年毁于大火;
此后,世博会中心由伦敦转到巴黎。1889年的世博会是这一历史时期发展的顶峰,主要以高度最高的埃菲尔铁塔与跨度最大的机械馆为中心。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 背景工业革命以前,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早期资本主义城市,其城市结构与布局与先前的封建社会城市无根本的变革。但18世纪工业革命出现了大机器生产后,破坏了原来封建时期的那种以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结构与布局,引起了城市结构的根本变化。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使人口像资本一样集中起来,导致人口猛增,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布局也越来越混乱。

城市土地成为资产阶级榨取高额利润的有力手段。土地投机商热衷于在已有的土地上建造更多的大街和房屋,形成一块块的小街坊,以得到更多的临街面而获取更多的高价租赁利润。由此发展,以至在市中心形成大量建筑质量低劣、卫生条件差、不适宜人们居住的贫民窟。

为了缓和这些社会矛盾,曾实施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如著名的巴黎市中心的改建、“协和新村”、“田园城市”、“工业城市”等。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虽有所补益,但未能解决城市的根本问题。

巴黎市中心改建、“田园城市”和美国的方格形城市是这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主要活动,对其后各国的城市建设影响较大。

※ (一)巴黎改建 概况由奥斯曼执行改建。干道规划是十字形环形,以爱丽舍田园大道为东西主轴,改建的重点以卢浮宫至凯旋门最为突出。当时19世纪的巴黎曾被誉为世界上最近代化的城市。

局限性巴黎改建的局限性在于炫耀国家权利,没有顾及广大劳动群众急切需要解决的居住、工作、文化和休息等问题。

(二)“新协和村” 概况19世纪伟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的欧文提出“新协和村”,其特点是长方形大院布局的村落,村内生产和消费均自给自足,村民共同劳动,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财产共有。

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存在理想的社会主义城市。他们的实践虽然在当时未产生实际的影响,但其进步思想,对后来的诸如“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规划理论起了重要作用。

(三)“田园城市” 概况“田园城市”的理论始创于19世纪末,理论创始人霍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