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权力塔尖的“段子”|权力的游戏搞笑段子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斯可矣”;亚里士多德说:“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我每想到这些名言,心里就禁不住吃吃发笑――“其精神可嘉,若认乎其真地实行,则傻瓜一个”。   中国的“指鹿为马”,外国的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和伊索寓言《狼和小羊》的故事,自然科学史上,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的事情,人们都太熟悉了,不复述了,这里说说另外一些人们不太熟悉或者不大知道的故事。这些是我多年来搜集、积累的“段子”。
  春秋时代,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不听!”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砸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砸谁呀?”师旷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砸他。”晋平公说:“说话的人是我呀。”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君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战国时代,孟子见问齐宣王:“譬如有这么一个人,他把老婆孩子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等他回来的时候,他老婆孩子在挨饿受冻,他的朋友根本不管事。请问大王,对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齐宣王说:“撤他的职!”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对这样的国君又该怎么办?”齐宣王朝左看看,朝右看看,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战国时代,魏文侯跟群臣坐着,他问群臣:“寡人是什么样的君主?”群臣都说“大王是仁义的君主”。按照次序该翟黄说话了,他说:“大王不是仁义的君主。”魏文侯问:“你根据什么这样说?”翟黄说:“大王打下中山之地不封给您的弟弟,却封给您的长子,臣据此知道大王不是仁义的君主。”文侯大怒,赶走翟黄,翟黄站起来出去了。按照次序应该任座说了,他说:“大王是仁义的君主。”文侯问:“你根据什么这样说?”任座说:“臣听说。如果国君仁义,大臣就讲真话。刚才翟黄讲了真话,臣因此就知道大王是仁义的君主。”文侯说:“讲得好!”于是召回翟黄,拜他为上卿(有不同版本,另有把翟黄、任座颠倒过来的)。
  对于上面三则故事,我一方面敬佩那几个臣子的勇气和智慧,另一方面也真替他们捏一把汗――幸亏他们碰到还有些雅量的君主,要是碰上――譬如我要是齐宣王的话,我得先死死盯着孟子,一直盯到他浑身打哆嗦,然后不紧不慢地问:“孟老夫子,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啊?摸摸你肩膀上吃饭的家伙你还想要吗?”
  再看外国的故事。
  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翻译进来的一部东德(也可能是东欧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时间长了,记不准确了)电影《部长轿车的风波》,剧情是一位普通工人买了一辆退役的部长级别的高级轿车,引发一连串误会、笑话,类似于根据马克・吐温同名小说改编、罗纳德・尼姆导演、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电影《百万英镑》。其中一个情节我至今历历在目――这位工人泊车,刚停稳,抬头一看,一个禁止停车的警示牌子立在前边。他正要启动车子开走,“咔咔咔”,一个警察穿着长靴向车前跑来。工人停住手脚,倚向靠背,心想“等着罚款吧”。不料警察跑到他的车窗外,咔嚓一个立正敬礼,一转身,“咔咔咔”跑到警示牌子跟前,把警示牌子扛在肩上,“咔咔咔”,放到别处去了。
  关于上帝的幽默。两个牧师打桌球,A牧师嘴里不干不净:“他妈的(这句国骂表明,这个笑话实际上是中国人编的),打偏了。”B牧师提醒他:“我们都是神职人员,这样说话上帝会生气的。”A牧师答“好好,我改正。”不一会儿,他忘了,随着一杆打后,又来了一句“他妈的,又打偏了”。B牧师赶紧捂住A牧师的嘴,说:“你再这样上帝要惩罚你了!”A牧师连答:“好好,我改正。”不一会儿,他义忘了,一杆打去,随着又来了一句“他妈的,还是打偏了”。B牧师这次还没来得及警告A牧师,就听半空中雷声滚滚,咔嚓一个霹雳,一个牧师应声倒在地上,隆隆雷声中传来上帝的声音:“他妈的,我也打偏了!”
  现代手机短信“段子”:“错了马上认错的是员工,错了保持沉默的是主任,错了也能找到理由的是经理,错了也不认错的是总经理,错了众人还一致说‘高’的,那是董事长。”
  本文没有结语――古人云:不着一字,净得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