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望【胡小燕的“从政愿望”折射出什么】

  在北京开完两会,全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胡小燕返回广东佛山。鲜花加掌声,粉丝加媒体,此时的胡小燕大概有衣锦还乡之感。而之前,温总理的赞扬――“她这代表选得好,你看她慷慨激昂、大胆地谈自己的见解,一点不怵头”――无疑给了胡小燕以极大的信心,她不再是一位胆怯害羞的农民工,更重要的是,她已不再满足于做一名农民工。她说:“这次开两会,让我参政议政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不排除自己会从政。”
  很显然,在胡小燕眼里,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不算从政,只有当官才算从政。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有权参政议政,有权质询中央政府;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一员,她身处国家政治制度的中心地带,这难道还不算从政?要知道在西方代议制国家,普通百姓一当上了地方议会的议员,就算是正式步入政坛,成为政治人物了。
  当然,这种误解发生在农民工胡小燕的身上,是可以原谅的。况且,并非只有她才这样误解从政,恐怕还有很多人都在“从政”与“当官”之间画等号。而其所折射出的问题,一是“官本位”思维还大有市场。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哪怕是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也不如当一个科级、股级干部来得实在。二是人大代表的权威和地位尚未充分确立,不仅普通百姓,就连一些人大代表,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位高权重”的满足感、参政议政的荣誉感、为民代言的使命感。国人的民主政治意识需要加强,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提速,通过胡小燕的从政愿望可见一斑。
  作为一位普通公民,胡小燕的从政愿望无可厚非;可作为全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她的从政愿望却让人感受到一丝忧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对胡小燕个人来说等于实现了“向上流动”,不仅是名誉地位上的,还有待遇上的。她的工资一下子涨到了4000多元,已经“脱离”一般农民工了。如果她的从政愿望再得以实现,那么胡小燕还是农民工代表吗?她还会不遗余力地为广大农民工代言吗?或许会,或许不会。但无论如何,作为官员的胡小燕,会渐渐失去当一名农民工的深切感受,会渐渐学会“从大局出发”来看待农民工的利益。即使为农民工代言,她也还会顾忌自己的政治前途,顾忌自己的既得利益……
  通过胡小燕的从政愿望,再回过头来看3位农民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其意义确实重大,但或许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全国有那么多农民工,可他们中只有3人进入全国人大,代表数量太少,其“代表性”便极不可靠――因为稀少,所以受追捧,他们便很容易被其他阶层“收编”而同化。从这个角度看,把为农民工代言的重任寄托在某个人身上是不切实际的。唯有更多的农民工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成为一个强大的利益群体,其“代表性”才会有保障,农民工阶层才不会因为一两个代表被“收编”而失去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