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迀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迀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釆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正确操作是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C.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应随机取样,并适当减小样方的面积 D.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3.如图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Ⅱ表示其死亡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点种群数量要多于b点种群数量 B.c点之后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 D.d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4.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总群数量与一年前总共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4年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年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年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5.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计数 6.如图是布氏田鼠迀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a时刻后引入某种动物,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布氏田鼠种群的最大数量即为环境容纳量 B.DE段田鼠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降为零 C.布氏田鼠的数量维持在C点有利于草原的发展 D.引入动物与布氏田鼠的关系可能是捕食 7.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8.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髙矮差异,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9.蛞蝓既取食牧草A也取食牧草B。为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生态学家在牧场内选择多个样方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合理的是 A.该牧场的群落仅包括牧草A、B和蛞蝓三种生物 B.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 C.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竞争对牧草A存活影响显著 D.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 10.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雛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复杂 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11.火山爆发时炽热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保持不变 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 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12.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全部统计 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13.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釆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的植物和部分细菌 B.所有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丙1或丙2 C.理论上,一个生态系统没有丙1和丙2也可以正常行使其功能 D.甲和乙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石 15.某同学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生物种群 甲 乙 丙 丁 能量(kJ) 1.1108 2.8109 1.1107 9.9107 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4种生物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除甲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 C.在上述4个种群中,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 D.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到甲、丁两个种群 16.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图中只有2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4个营养级 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7.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C.a与c为竞争关系 D.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18.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树组成一个种群 C.群落中食物相似的物种竞争相对更加激烈 D.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降低 19.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20.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A.图中B都是自养生物,细胞中不一定有叶绿体,但都含有色素 B.适度松土可以促进⑤过程,加快物质循环 C.⑦过程的加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③和④的量基本相等 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髙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髙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22.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①⑦表示碳元素的流动过程,其中主要以C02形式流动的是 A.①②⑤⑥ B.②③⑥⑦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⑦ 23.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如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 碳吸收量(kgCa-1) 碳释放量(kg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B.表中A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碳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对平衡 C.由于过度排放人工碳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并引起气候变化 D.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现代碳循环影响巨大 24.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可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25.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26.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27.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C 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 D.桑树的总光合速率可以用BC表示 28.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h/b C.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h)/a D.可通过投放消化酶提髙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9.外来植物水葫芦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等淡水水域疯狂生长,严重破坏了当地水域。某研究小组对某湖泊周边水域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十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查香蒲等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该多取样,计算时分别去掉最高和最低值后取平均值 B.水葫芦可为草食性鱼类提供更多的食物,它的增多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C.由调查结果推测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逐渐下降,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D.由曲线可以推断出该区域的三种植物之间在2017年时种间斗争最为激烈 30.在如图食物网中a表示鸟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最多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A.y90ax10 x B.y25ax5x C.y20ax5x D.y100ax10 x 3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鱼超过其承受能力 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 A.①③ B.②④⑤ C.②③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