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方》教案.doc

课题 2.11有理数的乘方 课时 4 备课时间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参加人员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叙述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理数乘方的概念的推导过程,体验乘方概念与有理数乘法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树立坚忍不拔的精神,树立不畏困难的人生态度。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1、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an与-an的区别。

考点分析 1、有理数的乘方是学习幂的乘方的基础;

2、预计2010年河南中考对整式的考查会以运算为主。

教具准备 1、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正方体纸盒一个。

2、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根长3米的细线,报纸一张。

预习要求 阅读课本P6263 教 师 活 动 内 容、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一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了许多细细的面条,假设一共拉扣六次 拉扣1次有____根。

拉扣2次有____根。

拉扣3次有____根。

拉扣4次有____根。

拉扣5次有____根。

拉扣6次有____根。

拉扣n次。

二、组织学生活动 将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报纸不得撕裂,无法对折为止。猜猜看,这时报纸有几层 1对报纸对折1次,2次,3次,4次,5次等,数一数,产生多少新的小长方形也就是多少层 2每对折一次,小长方形的个数是对折前的____倍 3把实验的结果填入下表。

对折次数 一次 二次 三次 四次 五次 小长方形个数 个数可表示为 三、议一议 1、展示正方体纸盒,如果正方体的棱长为a,引导学生求正方体纸盒的面积和体积。

2、归纳乘方相关内容 1 aa可记为____。

2 aaa可记为____。

1、让学生观察“拉面”图。

2、猜一猜共有多少根。

3、让学生用带来的线做“拉面”的活动。

4、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搞清楚6扣相当于几个2相乘,假如是10扣、15扣呢分别是几个2相乘 小组讨论拉扣n次,相当于几个2相乘,并全班交流。

1学生进行折纸活动。

2把每次折叠后,所产生的新小长方形填写在表格里。

3把活动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

同桌讨论怎样求正方体纸盒的一个面的面积怎样求正方体纸盒的体积 教 师 活 动 内 容、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3 222222可记为__。

4 aaaaa可记为___。

5求n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6在an中,a叫作底数,n叫作指数,an读作a的n次方又叫a的n次幂。

7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1,通常指数为1时可以省略不写。

8幂不具有交换性,即26不能写成62。

四、新知运用 活动一 1在5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52读作____或读作____。

2在-4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或读作____。

3 在-4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或读作____。

4a,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活动二 计算下列各式 26 73 -34 -43 通过以上四小题的计算,你发现了正数幂与负数幂的符号有什么特点 活动三 计算下列各题 1、学习乘方的有关概念。

2、阅读课本P53中间的有关内容。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乘方的意义。

1、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2、让学生分组辨析-42与-42的意义。

3、掌握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

1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意义。

2分小组尝试解答。3全班交流。

4让学生总结出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讨论每小题分别表示什么 2说出每小题结果的符号。

让学生区别 有什么不同 五、练习与反馈 1、-45读作什么其中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45是正数还是负数 2、计算 六、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1、 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

2、 底数为负数和分数时候应加括号 3、 关注生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一般特殊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七、作业 1课本P63第1、2、3、4题 2预习科学记数法这一节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 九、板书设计 4总结出表示分数乘方时一定要带括号。

5算出每题的结果,并全班交流

1口答第1题的内容。

2熟练算出第2题的结果。

3小组讨论是否相同。

学生自我概括 4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