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县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 陆良县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150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在规定的位置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认真核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
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B.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者的是非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C.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D.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A.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B.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

C.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D.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馀。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帝语方宾曰“是真国家耳目臣矣。”十六年超迁山西按察使,纠治贪浊不少贷。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还则屏驺从,亲入山谷抚谕。盗皆感泣,复为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粟给山海军,辰统山西民辇任。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辰曰“山西民贫而悍,急之恐生变。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用其言,卒无逋者。丁内艰归,军民诣御史乞留。御史以闻,服阕还旧任。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面官。辰往四川、贵州、云南,悉奏罢其不职者。云南布政使周璟居妻丧,继娶。辰劾其有伤风教,璟坐免。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或议自大名开渠,引诸水通卫河,利灌输。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迁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饷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挠令,劾之,事以办。八年得风疾,告归。明年卒。辰为人重义轻财。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 B.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 C.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 D.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辰,字文枢”,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永乐”是年号。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等;
唐朝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明清两代用年号来称呼。

C.“授”“迁”“罢”“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除”“升”等。“授、拜”是关于任职授官的,“迁、转”是关于调动职务的,“罢、除”是关于罢免职务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

D.“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郑辰深得皇帝赞赏,被称为“国家耳目臣”。他曾奉皇命调查江西安福的百姓告发的谋逆案以及谷庶人图谋不轨案。

B.郑辰对有问题的官员处置严厉。担任山西按察使时,他对贪官严惩不贷,奉命前往地方考核官员,上奏罢去全部失职官吏。

C.郑辰对官员的要求近于苛刻无情。云南布政使周璟在妻子死后续娶,本来是人之常情,但郑辰却弹劾他有伤风化,让他丢了官。

D.郑辰为人重义轻财,不计嫌怨。虽与同僚发生过言语冲突,但在同僚死后,仍为其治丧,并出资送其妻儿返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

(2)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 甫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②风云接地阴③。

丛菊两开④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②塞上指巫山。③接地阴风云盖地。④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8.诗的第一句又作“玉露凋落枫树林”,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与作者的登高是同时期的作品,请指出二者的相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的一开头,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两个细节,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2庄子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力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阔大。

3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上阕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方面描写了滔滔的江流。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年猪肥了 骆 驼 这日子咋说呢,真的是转瞬即逝。当各色的菊花纷纷退去,各色的梅花绽放枝头时,杀年猪的时节就到了。

前几天,母亲在电话里告诉了我杀年猪的具体时间,并嘱咐我一定要回去,我没有推辞,当即应下了。除了父母兄嫂的生日必须回故乡外,杀年猪的日子也是我必须回去的,因为年猪一杀,离春节就不远了。

我的故乡在川北九龙山区,杀年猪时,邻近的乡亲会一起定下日子,在地坡上垒一台大灶,架一口大锅,挑水、劈柴、生火、过秤打号、协助宰杀等工序有明确的分工,大家领了各自的差事,一早就忙开了。“刀儿匠”这时节成了俏货,需提前约下日子,当日清早派一个人去他家背上杀猪用的家什,送上一包烟。“刀儿匠”就点上香烟,悠然地随后跟来,好像是去赶一个什么闲会。

我回去那天,冬日少有的暖阳挂在天上,人们的心情比以往更好了,精神也更足了。我几次想插手帮忙,乡亲们都婉谢了,他们戏说道,这么笨的活路,哪是你这文弱书生干的,一边看热闹去吧 这杀猪的场面的确壮观。猪们从圈内一出来,便一路号叫,等到了场上,又都缩在一堆,像真的很懂将会发生的事。报重量的看了秤杆后,高声报上猪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