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外国语学校高考生物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复习学案必修31.doc

23课时 必修3 第1章 内环境与稳态 【考纲要求】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基础回顾】 知识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由①________约占和②________组成,其中③________又称内环境。

知识点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功能 2.功能内环境是⑲________________的媒介 想一想1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2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用何种溶液溶解药物用蒸馏水可以吗为什么 知识点三 内环境稳态 议一议1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血浆蛋白的含量降低,会出现组织水肿,为什么 2肾炎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全身水肿 【考点探究】 一、内环境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1.识图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图 2.组织水肿及其成因分析 1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 ①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②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血浆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③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④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⑤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透出而流失。

特别提醒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具体确认五种结构可按如下方法进行 以“循环系统为参照,双向进出呼吸系统,单向进入消化系统;
单向输出皮肤;
输出后又可存在重吸收箭头泌尿系统。

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内环境稳态 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理化性质失调 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③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稳态内涵 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调节 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必须依赖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 能力大小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探究 1.实验原理 各种生物均具其特定的pH范围这是保证酶活性的前提,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缓冲物质如人血浆中含HCO、HPO等有关。

2.材料、步骤、结论 【基础自测】 判断正误 1.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

2.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

3.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红蛋白、代谢废物、气体、激素及各类营养物质 。

4.毛细淋巴管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

5.组织细胞如肝细胞、肺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

6.体温随年龄不同、昼夜不同而有大幅度的变动 。

7.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很容易破坏的 。

8.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几种典型化学反应①血浆pH的调节;
②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
③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

二、选择题 .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 )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 ) .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 ) 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 .下列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C.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D.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 ) A.Fe2 B.K C.Na D.Ca2 .在下列物质中,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典型例题】 例1(2014新课标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例2(2014新课标Ⅱ)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例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 抗原与抗体结合 ②消化道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 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例4(2011高考)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例5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必修3 第1章 内环境与稳态 预习学案 参考答案 【基础回顾】 ①细胞内液 ②细胞外液 ③细胞外液 ④组织液 ⑤血浆 ⑥淋巴 ⑦血浆 ⑧组织液 ⑨淋巴 ⑩蛋白质 ⑪溶质微粒 ⑫无机盐 ⑬蛋白质 ⑭Na+和Cl- ⑮7.35~7.45 ⑯H2CO3/NaHCO3 ⑰NaH2PO4/Na2HPO4 ⑱37 ℃ ⑲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⑳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协调活动 相对稳定 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调节能力 有一定限度的 出现障碍 破坏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想一想1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质微粒数。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

2用于溶解药物的溶剂为5葡萄糖溶液或0.9的生理盐水,这是细胞的等渗溶液,有利于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不可以用蒸馏水,否则会引发细胞吸水涨破。

议一议1血浆的渗透压变小,吸水能力减弱,组织液中水分子回渗的速率降低。

2肾炎病人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大分子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原尿随尿流失,致使血浆蛋白的含量降低,组织液中水分子回渗的速率下降,造成全身水肿。

【基础自测】 一、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 8.√ 二、选择题 1-6 CCBBCA 【典型例题】 例1【答案】D 【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项正确;
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
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项正确;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D项错误。

例2【答案】A 【解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例3答案 D 解析 消化道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胰高血糖素在核糖体上合成;
抗体与抗原结合、pH的调节、氧气的运输都主要发生在血浆,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所以D项正确。

例4答案 C 解析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即免疫分子;
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和脊髓。

例5答案 A 解析 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呈正相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和无机离子含量都有关;
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细胞内、外的Na+、K+的进出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完成的,需要消耗能量;
运动后Na+、K+虽然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