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凑四题] 杂凑函数

   一个很费钱的制度      飞行员的生命很值钱,培养费多少是可以量化的;领导干部的生命也很值钱,却不大好量化,多用“宝贵财富”模糊之。有条规定就足以显示其“宝贵”的程度:领导干部不得自己驾驶车辆。
  既然不准自己驾驶,那就得养司机,所以现在的机关里,司机都是一大堆;如果某个机关的“格”高点儿,领导干部多,那么司机可以占到机关人数的十之三四。领导干部的生命倒是“宝贵”了,可纳税人的钱也哗哗地流走了。
  早年在制定这规定时,汽车还是金贵物,驾驶汽车被看做是很专业的技术,但在今天它已很普及了,私家车满大街都是。特别是现在的领导干部年轻化了,三四十岁的年纪就大模大样让别人为他开车,怎么看怎么像摆谱(当然有些人就是要摆谱),老百姓没法不骂街。一方面要遵此规定叫司机伺候着,一方面这些年纪轻轻的领导干部又要显得“亲民”,拿这个劲儿很不容易。
  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好像并无日理万机殚精竭虑到只剩一口气儿的程度,其精力、体力消耗不见得超过一个中学老师,如不外出跑长途,应付短程外出,开车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在领导干部自身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能够自己驾车外出参加一般公务活动,机关里就可以少进一些司机。在国外,除了少数高层官员,一般的“领导干部”哪有什么司机伺候呀?
  领导干部的生命“宝贵”,纳税人的钱同样也是宝贵的。在公车之灾减不下去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领导干部自己驾车,多少也能省点钱吧。
  
  最有用的知识
  
  公务员的职业动力是不断地向上升官,就跟大学教师的职业动力是从助教升教授一样,现在根本用不着借崇高的说辞来美化,人们就能理解。俗气点说,公务员的奋斗目标就是升职、升职再升职。但在机关里,这个人人梦求、根本用不着说的道理,在领导那里却时常“懵懂”。
  领导对只知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不会要官的人,用的最多的一招就是装糊涂:呀,不了解你有这方面的要求嘛,你不提,我怎么知道呀?真是抽他10个耳光都嫌不足!碰到这种情况,你还得忙着检讨,是自己的原因没让自己进入领导的视野。
  所以,在机关里,最有用的一条知识就是:想升官,自己伸手要。你不去要,还真没人想着主动给你,领导可以用“不了解”你有“进步”要求这个理由长期地把你闷在那里。
  不伸手要官的人,就不会围着领导转,也用不着去送钱财;让一个领导对不围着自己转、不向自己送钱财的人比围着自己转和送钱财的人更“了解”,是很难的。领导有时也不见得在意那点儿钱财,他只是觉得我掌握着你的命运,你就应该来求我,不来乞求,就是眼中无我,那就看看吃亏的到底是谁!那些长期被闷着的人,就是因为不懂这一点。
  
  热门位置
  
  在某个官位上连着两次有人跃升,特别是升到了很体面的那一级,这个位置就会成为热门位置,招来许多人“盯”。当它出现空缺的时候,你瞧吧,各路竞争者各显手段,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明的暗的总有一番白炽化拼争。
  头破血流争到热门位置的人,在欣喜的同时,也一并收获了沉重的压力。在此位置上容易升官,不等于必定升官,前两任个个都升上去了,到了我这儿,如果升不上去,就是耻辱;即使自己不当回事儿(当然不存在这种可能),别人也会觉得你窝囊,多少年后都是谈资。因此,争到热门位置的人,无不拿出吃奶的力气一搏,以求实现效法前任。
  上级领导呢,倒也体恤,在那个位置上,上两任都升职了,这一任也按例行事吧;再说,官位又不是自家的,让人得偿所愿,对方会感恩一生,何乐不为。于是,热门位置就这样一任任地“热”了下去,总也冷不下来。
  只有老百姓不明白:没看到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有什么政绩,怎么老出大官呀?
  
  惬意的“被亲切”
  
  某个大官――权且是个省委书记吧,他的名字如果是三个字,比如就叫“郭德纲”,他会被小官们称呼为“郭书记”;有一定级别的人叫起来,就显得亲切多了,叫“德纲书记”,舍掉了姓,如“德纲书记很关心这件事”、“德纲书记说了,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等等,让人不得不为这“亲和”的情景感动得鼻子发酸;而科级股级的干部如一口一个“德纲书记”,别人就认为这小子太自不量力,会拿眼斜他。可见,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跟大官“亲切”的。
  中国的传统向来不习惯直呼其名。若是能够直呼其名了,那就意味着已用不着见外,关系不一般了。因此对叫“德纲书记”叫得很顺溜的人,只能推测他常在“郭德纲”身边晃荡或者时不时见得着“郭德纲”。“郭德纲”也许是真的很亲切,也许是“被”亲切,但不管怎样,对“郭德纲”都是件好事,平易近人嘛;叫“德纲书记”的人收获也很大,给人一个他与“郭德纲”“关系不一般”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