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平常体育分_把体育当成平常生活

  女子跳马银牌获得者、33岁的丘索维金娜绝对是北京奥运会上的一个亮点。她曾经是乌兹别克斯坦体操运动员,1991年获得过世锦赛自由体操金牌,后来退役嫁到德国为人妇。1999年她生了儿子阿廖沙,过起了相夫教子的日子。可好景不长,儿子阿廖沙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白血病。丘索维金娜夫妇变卖了所有家产为儿子治病,仍远远不够。为支付高昂的医疗费,丘索维金娜决定复出,一心想多获奖牌多赚钱。然而对体操运动来说,她毕竟是“奶奶级的高龄”人了, 可为了给儿子治病,她义无反顾干起了“旧行当”。
  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体育是什么,奥运又是什么,除了“更快、更高、更强”,除了为国增光,还有什么?丘索维金娜的“事迹”告诉我们,体育还是平常的生活。
  我们希望体育精神是纯粹的,不带有一点儿功利性,但实际上很难,人从事一项运动或者工作,完全排除“杂念”,有没有?或许有。可我们也无须讳言运动员取得成功后所带来的巨大的名和利。譬如非洲一些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直接动因,就是想改变自己或家庭的经济状况,可他们取得的各项比赛成绩同样值得尊敬。古巴运动员、110米跨栏金牌获得者罗伯斯,就说自己参赛动力是取得金牌后,能让菲尔德・卡斯特罗认识自己。“厄运”附体的美国射击名将埃蒙斯,最后一枪打出了几近脱靶的4.4环,再次将金牌拱手送给中国运动员,他流着眼泪对妻子说:我们本来可以住大房子的……
  的确,我们给体育加上了太多的东西,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曾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民族,似乎更有理由和热情这样去做。但也由于这个缘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意无意地遮挡了体育也是生活、也是谋生手段这个内容。这也是我们的运动员没有出现埃蒙斯那样的言论的原因所在。
  丘索维金娜是可敬的,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体育成绩赚钱为孩子治病,既展示了母爱和人性的光辉,也使得体育精神变得丰满完整,在她身上折射出的魅力将使得体育精神更加富有人情味;罗伯斯、埃蒙斯也同样是可敬的,可敬在他们言行的真实。我并不因为他们没有响亮的语言而看低他们,他们只不过还原了体育的本来面貌。对豪言壮语,我觉得反倒应有一些警惕才是:它有时是真情,有时是伪饰。
  北京奥运会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东西,体育就是平常的生活,无疑也是理念上的一个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