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静脉动脉血液管理的分析】 透析是血液从动脉进静脉出吗

  摘要:目的:探究对静脉动脉血液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价值。方法:研究对静脉血液和动脉血液的区分方法,提高血液的分析质量。再针对当前血液管理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来完善静脉动脉血液的管理制度,最终达到规范管理,完善血液安全管理程序的效果。讨论:分析静脉动脉血液的区分方法,完善血液管理的制度,规范血液管理。
  关键词:静脉血液 动脉血液 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气血分析作为能反映患者呼吸和新陈代谢的诊断方法,在对主治医师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正处在急救状态或重症监护的患者,我们通常采用气血分析的方式来检测患者的病情。而气血分析质量直接影响到主治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因此,提高气血分析质量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大意义。气血分析的过程包括:检验申请、样品采集、样品的运输、实验室对样品的分析。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又最难控制的因素就是对患者血液样品的管理。所以,完善制度,建立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管理,完善血液安全管理程序是当前临床上应当重视的环节。另外,为了保证气血分析的质量,我们应当采用动脉血作为标本,动脉血相对于静脉血更能真实地反应患者体内氧化代谢和酸碱平衡。在采集动脉血的同时,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分也是应当熟练掌握的。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做好静脉动脉血液管理:(1)准确区分静脉血和动脉血,提高血气分析质量。(2)完善制度,建立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3)规范管理,完善血液安全管理程序。
  一、准确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提高血气分析质量。
  在体循环中动脉中所流的血液、在肺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肺静脉中的血液,为动脉血。在体循环中静脉中所流的血液、在肺循环中冲右心室流到肺动脉中的血液,为静脉血。人们通常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动脉血就是动脉中流动的血,静脉血就是静脉中流动的血。其实在人体的肺部,肺静脉里流动的是动脉血,肺动脉里流动的是静脉血。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是有差别的。血液之所以看起是红色的,是因为血液中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显现红色。在动脉血中,由于其含氧量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血红蛋白在含氧量多的时候呈现鲜红色,所以动脉血是鲜红色的;在静脉血中,由于其含较多的代谢废物,例如二氧化碳、尿素等,含氧量较少,血红蛋白在含氧量少的时候呈现暗红色,所以静脉血是暗红色的。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血气分析质量,我们采集血液标本时是采集动脉血。因为动脉血反映出来的氧化代谢和酸碱平衡是最贴近实际情况的,所以采集动脉血,更能够提高血气分析的质量。
  二、完善制度,建立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1)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在医学史上,输血治疗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在当前社会,输血已经成为了抢救病人的重要方法,已在医疗工作中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让输血治疗更安全有效,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输血管理水平,建设发展输血组织。我们要认识到健全输血组织的意义,它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
  (2)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由于以往的输血管理工作主要是由血库承担,输血业务较为单一,通常就做一些血型鉴定、配血、收发血液的工作。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对输血管理工作加大了投入,医院已经开始设立输血科来专门管理输血工作。对输血科的要求是使用面积不少于200平米,血库面积不少于80平米。输血科至少设立储血、配血、发血、治疗、值班、办公、洗涤及库房八个科室。而血库至少分为储血、配血、发血、值班五个科室。根据输血科的实际情况,配置满足其功能任务的仪器设备,并安排一定的专业人员。
  (3)强化执法,加强监督。
  根据我国卫生部通过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对临床用血加强监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对当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进行检查、评价。对于没有设立临床用血委员会或工作组、没有拟定用血计划或一年内没有评估考核的、无核对制度或申请管理制度的、对医务人员没有进行相应培训等的行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责令限期改正、批评警告、罚款或处分的权利。
  三、规范管理,完善血液安全管理程序。
  (1)规范输血科建设管理。
  对于输血科的建设管理,主要分为六个方面:①组织形式,三级医院设输血科,二级及以及医院设立血库。②工作职责,履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③按照要求和实际情况配备输血科人员。④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输血科用房应当满足输血科功能的需要。⑤输血科按照工作需要配置相应的设备,如储血冰箱、恒温水浴箱、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消毒器等设备。⑥设立实际可行的输血科制度和章程。
  (2)规范临床用血管理。
  临床用血管理分为五个部分:①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②按照国家标准对血液进行预订、接受、入库、储存、出库等。③核对接收血液的条形编码、血型、血液品种、采集日期、有效期及储存条件。④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⑤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3)规范献血管理。
  献血管理制度应当分为以下六点:①加强对无偿献血的教育宣传,设立相应的无偿献血制度。②对献血者个人信息进行登记,建立相应的信息库及数据库。③在采集血液前,对每一位献血者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对于健康标准不达标的献血者,应当说明情况,并不采集其血液。④对每一位献血者的采集量不得超过400毫升。⑤献血者每次献血的时间间隔要超过六个月,对于血小板的采集间隔时间不得少于28天。⑥在进行采集血液工作时,要为献血者准备必要的食品和饮品,防止献血者在献血后出现眩晕等症状。
  参考文献:
  1钱桂生.动脉气血分析的判断[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08,1(2):173-178.
  2 张相国.血站规范化建设[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4):82-83.
  3 陈平,邹昌新,何秉洪,等.血站的全面质量管理及意义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4):263.
  4 林婴,高加良,杨明清. ALT值的影响因素和对献血者检测ALT的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l999,12(1):38.
  5 张勇.血站集中化检测中几个关键点的控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