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分析_踝关节骨折多久能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康复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40例患者优25例,良12例,优良率92.5%。结论: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达到满意的解剖复位,术后配合科学的康复训练,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内固定手术;踝关节骨折;疗效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交通和工伤事故引起的踝关节骨折发病率逐渐增加,目前已成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4%,青壮年尤其多见,骨折后易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笔者通过对40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探讨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病房2009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7-64岁,平均(32.5±7.2)岁。受伤至救治时间1h-3d。受伤部位:外踝骨折13例,内踝骨折5例,双踝骨折14例,三踝骨折8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例,车祸伤22例,重物砸伤4例,运动扭伤12例。骨折类型:按照Lange Hanson标准分类:旋前外展型15例,旋前外旋型12例,旋后内收型10例,旋后外旋型3例,40例患者无垂直压缩型骨折。见表1。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外踝骨折采取腓骨后缘纵行切口,内踝骨折采取标准内踝切口,手术过程中可延伸内踝切口并剥离至后方骨折线以充分暴露后踝。整复顺序依次是:后踝骨折、外踝骨折、内踝骨折及下胫腓韧带。后踝采取固定治疗与否取决于骨折线累及关节面大小:如果骨折块不影响关节功能,可以不采取固定;如果骨折线累及关节面15-25%,则根据内踝和外踝骨折的术中复位情况来做出选择;如果累及关节面>25%,必须进行固定治疗。外踝采用管型钢板螺钉固定;内踝多采用加压螺钉与骨折线垂直进行固定;下胫腓关节损伤的患者,用松质骨拉力螺钉自外踝向胫骨皮质进行固定。术中行C臂X线检查确定关节结构达到解剖复位,同时修补受损血管、神经、肌腱、韧带等。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并行石膏外固定术。
  1.3 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第2天安排自主肌肉练习,舒缩足趾和膝关节肌肉;术后1周行理疗(红外线辐射照射);拆除石膏外固定后进行自主无痛性踝关节背伸功能锻炼,活动范围以患者耐受为限,避免再次损伤。术后8-10周扶拐逐步进行负重锻炼至痊愈。
  1.4 疗效评价 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 Ankle-Hindfoot Scale)[2]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疼痛40分,功能50分,对线l0分。评分标准:90-100分的患者疗效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