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消防应急救援队伍 [浅议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摘 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以来,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处更是处于“瓶颈状态”。笔者结合临沧实际,就边疆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作一些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1.临沧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经济欠发达。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东邻思茅,北连大理,西接保山,西南与缅甸交界。全市辖临翔、凤庆、云县、双江、永德、镇康、耿马、沧源7县1区。土地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0万人,其中以佤族为代表的23种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6%。是一个集山区、边疆、少数民族三位一体的地区,辖区内地震、泥石流、塌方、旱涝等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频繁,全面加强我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迫在眉睫。
  《意见》下发以来,临沧市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发展。临沧市消防支队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结合实际、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重点培育、逐个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制定下发了《临沧市公安消防支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暨试点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2010年4月,临沧市临翔区、双江县率先成立了应急救援大队,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其余县参照临翔、双江模式,分别挂牌成立了应急救援大队,全市7县1区均挂牌组建了县级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临沧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支队,进一步明确了机构设置、工作职责、调度指挥和经费保障,形成了市、县(区)两级建制、成规模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同时,全市各地按照国发15号文件精神和公安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先后组建了4支政府专职消防队(沧源、镇康、永德、孟定镇),4支企业专职消防队(云南大朝山水电有限公司专职队、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小湾水电厂筹备处专职队、云南机场集团临沧机场专职队、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漫湾水电厂专职队),10支乡镇政府专职队,897支村寨志愿(义务)消防队,有效提高了消防灭火救援力量力的覆盖面,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2.当前应急救援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2.1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2.1.1应急救援队伍车辆器材装备落后
  随着临沧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各级政府对消防事业的建设投入有所增加。但是,由于边疆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收入短缺,消防经费投入十分有限,消防装备建设步履艰难,消防装备欠账较多,表现在:车辆结构不合理,现有执勤消防车辆量少质弱,全市共有消防车44辆,其中,9辆抢险救援车,8辆泡沫消防车,9辆高喷车,其余均为水罐消防车,主战消防车大多数还是小吨位轻型水罐车,高、低压泵浦车只占水罐车总量的20%,至今仅配备登高平台车1辆,无排烟照明等用于处置较大以上灾害事故的特种车辆;器材装备量少质弱,科技含量较高的化学侦检、生命探测、洗消处理等器材缺额较大。高尖端抢险救援器材基本上属空白点,制约了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
  2.1.2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场地设施缺乏
  作为应急救援队伍主力军的我市消防部队,在开展综合性应急救援训练上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无训练场地,缺乏必备的特勤训练设施,地震、洪涝灾害、交通事故、危化品泄露处置、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火灾扑救等综合性训练项目一直未能得到正常开展,部队不能进行应急救援的适应性训练,制约了应急救援工作的整体推进。
  2.1.3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总体建设水平远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推进应急救援队伍的进程中,我市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也得到一定发展,但是,仍然跟不上步伐,部分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还停留在发文部署上,已组建的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没有专门的营房和基本的公共消防设施,装备建设受多种因数的制约,组成人员多为社会招聘,其入队前,没有经过专门的救援技能训练,综合素质不高,救援能力不强。同时,作为应急救援队伍网络覆盖的末梢,缺乏有效的调度指挥,特别是农村发生灾害事故,缺乏及时高效的调度指挥,从而遗误战机。
  2.2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存在弊端
  2.2.1应急队伍相对分散,专业救援力量不足
  目前我市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和紧急救援实行的是一种“分而治之”行业垂直领导体系,分散而单一的灾害管理模式无法实现人力、信息、技术、装备等资源共享,大大削弱了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此外,我市至今没有完成特勤消防中队建设,全市处置重特大灾害事故的能力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2.2.2应急管理系统不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全市公安、安监(矿山、化工)、医疗、交通、民政、地震、建设、市政、通信等部门都组建了各自的应急救援组织,但是由于缺乏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运行机制,没有纳入统一的调度、作战、训练体系,各个力量之间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形成应急救援合力,且全市仅有1支矿山救护队,只能应对较为单一的灾害事故,通用性差,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尤其是涉及多种灾害事故同时发生时,仅依靠单一部门应急救援力量难以应对。
  2.2.3应急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导致应急救援成本增加
  目前,我市各类应急救援资源,包括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设施、应急保障物资等,都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时,现有应急资源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降低了应急救援效率。而这种分部门、分行业、分系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的做法,会造成一定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了巨大的人力、装备及资金方面的浪费,给当地带来很大的财政负担。   3.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3.1加大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公和共消防设施建设力度
  随着应急救援任务德增多,没有相应装备、缺乏相应设施,就会影响到完成救援任务的质量。主要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对照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制订计划,分步配备,优化结构,重点发展大流量、大功率、大吨位消防车,优先配置举高、抢险救援、防化洗消等专勤消防车和防护、侦检、救生、破拆、堵漏等抢险救援器材,配齐配强《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规定的职业危害防护装备,逐步优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车辆装备结构,提升全市应急救援装备建设质量和水平。同时,突出抓好乡镇、村庄应急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结合扶贫开发、村庄整治、农村电网改造以及乡村公路、人畜饮水、沼气、信息等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公共应急设施,做到新农村建设到哪里,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就做到哪里,并负责组织实施。进一步明晰安监、规划、建设、供水、供电、质监等相关部门职责,确保新建城区、旧城区改造的公共应急设施建设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3.2加快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现有保障体系,推进各县级区域性战勤保障库建设,重点抓好灭火药剂储备供应、装备维护抢修、装备物资储备、信息保障、移动供气、远程供水、油料供应、社会联勤保障等保障能力建设,形成具有完善的战勤保障体系。抓好人才战略实施,以市级区域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应急救援分队队员的各种救援理论、技战术培训,做好信息通信、专业技术及有关专家、人才等支持保障工作,强化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同时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应急救援队伍营房装备、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训练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训练、演练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推动政府制定出台《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最低经费保障标准》,将合同制消防队伍和农村、社区义务消防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形成长效机制。
  3.3建立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整合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在应急救援大系统中统一规划、科学设计、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也正是这个道理。除此之外,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多部门的保障作用,应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积极拓展业务,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有生命力,工作才能更具有主动性。应当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矿山、医疗、交通、民政、地震、建设、市政、通信等专业队伍纳入统一调度、作战和训练体系,将消防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和社会动员体系,形成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格局。同时,立足于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实战需要,依托市、县两级110指挥系统与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综合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全市各救援队伍的队伍构成、器材装备实力、集结能力、专长特点等情况,实行政府领导、公安机关、消防部门三级指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以及不同警种和救援力量之间的“统一接警、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机制,适时开展演练,做到在紧急情形下,能够第一时间集结救援力量抵达灾区的行动效果,根据灾情和各救援力量专长,科学配置,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分批派出开展救援,各救援力量之间优势互补、协同配合,有力有效有序地开展抢险救灾活动。
  总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消防部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的必然结果,消防部队只有充分发挥装备精良、应急救援素质过硬的拳头尖刀作用,在地方各级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才能出色地完成各类应急救援任务。今后,还需在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下功夫,探索符合临沧市情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