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已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运用。但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其所具有的室外教学为主,室内教学为辅,动作练习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的特点,使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较少。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值得我们思索和探讨。笔者结合从事体育教学多年的经验,浅谈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体育教学 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教学设备也在日益更新,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上得以广泛使用,其中就包括多媒体。下文中,将就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和方法,浅谈个人经验与看法。
  一、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通过视觉的感受让抽象变为直观,增强对动作的理解,把握动作要点。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动作要领多,而且要求在瞬间完成,而教师现场示范时又不可能让动作静止下来让学生逐一分析、理解,如果采用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则可达到此目的。例如,在上短跑100米,特别是起跑,许多初学者都会犯同样的错误,上体直接抬起,后蹬不充分甚至后腿直接往前抬起,通过视频的观看或幻灯片的细节播放,让学生明确起跑的规范动作,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对起跑、途中跑、冲刺各个环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动作技术。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拍摄下学生的技术动作,然后与规范动作视频进行对比,再加上教师对动作的示范、讲解和点评,就可以使学生直观认识到自己动作的错误所在,并加以纠正,从而迅速掌握动作技术要点。
  3.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事先对所学的动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在实际上课中,学生自己就会去注意自己或同学之间的动作与老师示范讲解及课件教学中存在的差异,带着疑问,自己去发现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纠正错误动作,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
  4.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体育运动技术是灵活多样的,同样一项运动,完成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乒乓球动作,有直板打法和横板打法,有进攻型的,也有防守型的,如削球等,而作为老师,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运动技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则解决这一问题。借助多媒体,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完成动作,从而既减轻老师的教学工作量,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
  5.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斗志。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应的音乐,如在韵律操教学中,播放相应有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在太极拳教学中,播放节奏轻柔的乐曲等,都可以营造相应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适时播放一些著名运动员的成长经历或比赛场景,也可以激励学生的斗志,促使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动作,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二、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运用
  传统的体育课主阵地是在操场,除了一些体育设备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具,学生只能凭借教师的授课来了解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主要可以运用在以下几方面。
  1.在理论课中运用多媒体。体育教学包括运动教学与健康教育,既有理论学习也就具体实践,,理论学习是运动实践的前提,因此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理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通过图片、影像、声音等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打破沉闷的教学空间和单一的学习模式,激活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例如,在讲授篮球基本规则时,很多男生特别爱打篮球,但认为篮球规则过于抽象化,对篮球的规则了解不够深,因此在打篮球时经常犯规。针对这样的情况,制作相关的篮球基本规则课件,截取篮球比赛视频,教师加以讲解,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对篮球规则的理解和记忆,比单纯的理论灌输,其教学效果更佳。
  2.在实践课中运用多媒体。操场是体育课的主阵地,那么老师在给学生上实践课时,可以在上每一个运动项目之前,利用多媒体,将该项目的分解动作及动作要领用课件的形式,让学生先大致了解,这样到操场上进行实践时,学生掌握动作的速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动作的重点、难点能更好的把握,再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偏差,从而快速掌握动作技术,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现代技术进步的体现和要求,它既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又能促进学生较快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体育达标率等。当然,体育必竟是一项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不可能代替一切,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把多媒体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科学地将其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