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评语温情转身_

  习作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内容、结构、语言进行的整体评价,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受时间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种种原因的限制,习作的评语总是出现空泛笼统、千篇一律、语言生硬等问题,挫伤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我认为,习作的评语除了要针对习作语言、技巧之外,还应该从感性的角度,以一颗悲悯之心、宽容之心利用语言来跟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
  一、在评语中流淌真情
  作文是言为心声的代表,是学生生命个体运用笔倾吐心灵话语的手段,将作文本交给老师,老师就成了学生心灵的交流者。这意味着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绝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评判者,而是聆听者、交流者。因此,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一定要改变传统说教的死板和下判决书的生硬感,以一个读者的角色,用真诚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用自己幼小的心灵对世界感应的呈现,充满了童真与童趣。试想如果在这样的语言特色后面,加上教师刻板化的论调,岂不是对学生率直天性的一种亵渎?所以,教师应该在写评语时,蹲下来看待学生的作文,将自己面对习作的心境、视角和方式调整至与学生相同的水平。
  学生阅读这种风格的评语,才能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习作的关注和喜爱,才能真正意识到教师在用心感知着自己的习作,才能提高自己通过笔与教师交流的欲望,从而真正喜欢上作文。
  二、在评语中传递尊重
  儿童的心灵是一块柔软而神圣的地方,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着这个新奇的世界,用自己的思维考量着这个世界,用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诉说着这个世界。尽管他们的表达还很稚嫩,但也存在着值得成人借鉴的地方。语文教师与学生柔软的心灵接触,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应摒弃成人化的世俗眼光,用自己纯净的心灵感知学生的心灵,尊重与理解学生,与学生的心灵高度融合。
  有一位学生在描述水时,写出了这样的句子:“水是无影侠,斩不断,也劈不开,可我能一口一口地喝了它。”乍一看,好似废话,但再仔细琢磨,其间不仅有对水的状态的生动再现,而且融入了小作者自身的感受,是充满独特体验和个性的好句子。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表达的特质,在评语中写道:“你写的水与别人不一样,你写出了你眼中的水。”教师简洁的评语肯定了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言说,自由表达,真切地表现出一位教师对学生的满心期待。
  三、在评语中表达欣赏
  “人,最本质的需求就是被认可。”生命个体只有在被认可的情况下,才能迸发出更充足的活力,尚处于成长发展期的儿童更是如此。无论是怎样的习作,都是儿童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心灵体验运转思维创造出来的成果。他们渴望被认可,渴望被发掘。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其实并不是评定优劣的判官,也不是剪裁修正的裁缝,而是开发习作亮点的工人。面对学生的习作,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精妙,一个标点用得准确,教师都应该在评语中进行肯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喜欢上作文。
  最近网络流传了关于养金鱼的日记,虽然这样的日记在很多教师看来,简单而无聊,但附在后面的教师点评,则从日记的表达顺序、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虽然这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读到教师这样的评语时,一定会大受启发。
  四、在评语中进行鼓励
  习作不仅仅是学生写作水平的体现,在很多时候,更是学生的情感认知、思想认知和价值认知的综合体现。他们在作文中常常流露出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对亲情的感受。作为学生习作的第一个读者,也是最重要的读者,教师应在撰写评语之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利用语言文字的力量,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进行修正与调整。师生无声的交流过程,既是对学生习作的指导,更是对学生品德的教育。
  有一次,一位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的爸爸因车祸去世,自己在清明节与母亲一起上坟纪念爸爸的事。他为自己在父亲生前没能够做好自己而感到愧疚,文章写得悱恻感人,催人泪下。面对这类情感奔涌的文章,如果教师还写下“语言生动,具体形象”的评语,就太冷漠了。此时,教师要抛开习作技法,从心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安抚:“你的文章能感动每一个读者,但人死不能复生,你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重新面对生活,做最好的自己。你的父亲一定能够看到的,他会为你而骄傲的。”此后,这位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了。
  合理的教师评语是维系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的重要纽带。精彩的评语,不仅能教给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充实他们的情感体验,抚慰他们的心灵。教师应该借助语言的平台,肯定他们,鼓励他们,欣赏他们,碰撞出他们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