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用“疏网”在语文课堂上打捞“大鱼”】

  高中阶段不少学生认为一个月不上语文课也不影响后面的学习,教师每天挑灯夜战准备的语文课如果对学生来说可有可无,那么这明显地说明了课堂是低效的。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一直是笔者苦苦思索的问题。高效不是大容量,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你“面面俱到”不代表他能“面面收到”。高效不能单单从教师的角度来认定,应该从学生的接受层面来认定。一堂课,学生收获多少才是实实在在的。在这学期的语文课上,笔者尽量做到了简化,每一篇课文只提炼一个小专题,这个小专题必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并且告诉学生现在我们要用“疏网”在语文课上打捞“大鱼”,让大家享受“过瘾”的滋味。一个月下来,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劲头空前高涨。下面以高一下学期几篇课文的学习为例来介绍笔者的小专题式教学法。
  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
  这篇文章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意图借林黛玉的眼睛来展示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情节就是“林黛玉进贾府”,学生很容易把握。环境主要是贾府的各种建筑和各种装饰,这个不必作为重点来探讨,学生自读两遍就能把握。正因为情节和环境都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所以节选部分涉及主题的东西就很少。而出场人物多,描写方法也多。鉴于以上的分析,笔者把这节课的小专题定为: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这篇课文是个很好的例子,文中人物的出场方式是不同的,有群体出场,有王熙凤的“先声夺人”的出场。描写人物的方法也不相同,刻画王熙凤、贾宝玉时使用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描写贾宝玉时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这些也是刻画人物常用的主要方法,笔者就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在这些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巩固描写人物的方法,笔者找来了《守财奴》让学生阅读,要求学生从守财奴的动作语言中分析人物特点。例如,他看到梳妆匣上的金子时的一系列动作和他临死时的一系列动作,“等着金子”“身子一纵”“铺上梳妆匣”,还有和女儿谈判时的语言描写“咱们两讫了”,这些都非常典型,生动地体现了他的吝啬与贪婪。
  第二课:《祝福》
  这篇课文是鲁迅写于辛亥革命之后的作品,鲁迅的主要意图是以鲁镇为典型环境来揭示辛亥革命之后的社会现状——这里没有受到任何新思想的影响,封建的一切东西仍然显示着巨大的力量,桎梏着人们,改变着人们,甚至残害着人们。根据课文的特点,笔者确定了这篇课文的小专题:学习如何从社会环境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社会环境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首先让学生找出祥林嫂周围都有哪些重要的人,学生找到:四叔、四婶、婆婆、贺家大伯、柳妈和鲁镇的普通百姓。进而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学生较容易看清他们身上浓厚的封建思想,还有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形成的冷漠的特点。这样学生再来探讨本文的写作主旨时便显得得心应手。很多学生为这么容易就能读懂鲁迅的作品而感到兴奋。然后笔者找来贾平凹的《遗璞》这篇小说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判断其主旨。引导学生按照“主旨怎样——社会环境怎样——遗璞村百姓怎样”一路追问下去,学生很快发现作者是想要批判遗璞村的封闭落后的现状,是希望新青年们能够大胆改变这样的现状。
  第三课:《老人与海》
  这是一篇外国小说,外国小说和中国传统小说相比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外国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来写人物。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且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正好是笔者在第一课指导学生掌握描写人物方法时缺失的,所以笔者确定这篇文章的小专题是: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通过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这篇文章中有大段的“他想……”,从这些心理活动中很容易把握老人乐观、坚韧的性格特征。学完这课后,笔者给学生印发了莫泊桑的《项链》与《玩笑》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几篇小说,这都是经典的作品,而且心理描写都很典型,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
  第四课:《蜀道难》
  这是李白的作品,是一首诗,诗文很长而且生僻字较多,如果让学生探讨其写作主题就会显得枯燥无味,而且这篇文章的主题历来没有定论,所以笔者决定对这些东西淡化处理。这篇文章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很吸引人的,而浪漫主义手法在上学期学习屈原的作品时学生已了解,所以笔者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浪漫主义手法。这篇文章的浪漫主义手法主要有神话传说的运用,大胆的夸张,神奇的想象。把这些凸显出来,文章的魅力就出来了,学生也开始喜欢这篇文章了,不会再困于“蜀道”中走不出来。然后笔者给学生展示有“太白遗风”的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这首诗中有使用了夸张和神话的句子“一夜湘君白发多”,使用想象的句子“最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些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手法的体现,而且通俗易懂,易于让学生进一步地把握浪漫主义手法。
  第五课:《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登高》这两首诗最大的特点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笔者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学习,小专题就确定为:从景和情的角度鉴赏诗歌。
  《咏怀古迹(其三)》是一首很典型的怀古诗,作者借写王昭君的事迹来自伤身世。这节课的小专题就定为:学习借古抒怀的抒情方式。学完这首诗之后,笔者又带着学生提前学习了必修四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三首诗在抒情方式上非常相似,都是借古人的事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起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抒情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灵活整合教材,学生兴趣也提高不少。
  设计每篇课文的教学小专题时,笔者都基于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现状来设定,尽量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学生如果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找到成就感,就会重视语文课堂。
  (陈宇 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241003;安徽省广德县实验中学 2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