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幼衔接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每年九月,都有许多的小朋友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幼儿园教育不论是目标内容、形式,还是环境、师生关系、评价等都与小学有所不同,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习惯、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刚入学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快适应。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很多时候是刚教完一届毕业班,又开始带一年级新生,六年一届,送走十二三岁的孩子,面对一群幼儿园刚毕业,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孩子,事无巨细样样都得从头来过,也有诸多的不适应。
  尽管摆在小学老师面前的矛盾和困难很多,但有问题我们必须去面对,还需做到未雨绸缪,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策略,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同时加强学生的一日常规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方面的低幼衔接工作,为新生营造一个和谐、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与幼儿园教学的衔接工作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下面就谈谈我们的做法:
  从环境认知开始,抓学习常规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学习常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终生学习。因此,开学的两周的时间里,我们并不急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培训,让学生明白上课前怎样做课前准备,该怎么听课,课间该如何做等等,为了便于统一标准,科任教师人手有一册学校编写的学生行为习惯歌,朗朗上口。每天清晨,学校都会传来各种习惯歌:课前准备歌:叮铃铃,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做好,学习用品放整齐,小脑袋向右拐,等待老师来上课;上课歌:双手放在桌面上,双足平放不乱动,小耳朵认真听,小眼睛仔细看,提出问题多动脑,举手发言有礼貌,学会倾听最重要,看谁上课表现棒;看书歌:小朋友爱看书,读书姿势要做到,身直头正肩平足安,眼离书本一尺远;写字歌:“小小铅笔手中拿,(拇指压,食指扶,中指顶)笔杆靠在中指指骨上,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边一拳)端端正正写好字……这样在所有任课教师的齐心努力下,在朗朗上口的儿歌声中,学生边说边做,并用以对照自己的言行,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上课开始后,良好的课堂常规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高,教师间的协作也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同时又利用两周的学前教育培训,使学生在短短两周内实现幼儿园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环境、师生关系、评价等向小学的过渡和衔接,实现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实现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习惯、社会期望等因素的变化。这样自然、科学的过渡,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教学也因此水到渠成。
  二、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教学情趣昂然
  幼儿园刚毕业的孩子,活波好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针对学生有效注意时间短等特点,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保持学生注意力。
  1、教材与实际结合,有效引导,保持注意。
  认识学校环境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校环境,在认识环境的过程中渗透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根据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也有限的特点。开始呈现主题图的时候可能学生只对色彩、人物感兴趣,老师不急于让学生数,而是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说一说。在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老师再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数一数:①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按数量的多少,由少到多,数一数,如“校园内的国旗有几面?”、“老师有几位?”;②引导学生按照方位,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远到近的方法数,如“天空中有几只小鸟?”、“远处有几幢楼房?”。
  学生对数字1-10有了初步认识后,结合校园实际,引导学生说一说每天上学所看到的事物能用那些数字表示:每天到学校门口,1个警察叔叔把我从电动车上抱下来,都可以用 “1”表示,两名保安和两名教师站在门口迎接我们,可以用2表示……
  最后,我又引导学生找身边的物体可以用几表示,加了头上的五官和七窍让学生认识,边指边认边说,不仅丰富了孩子的认知,保持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活动,让学生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更爱学数学。
  2、编写儿歌,朗朗上口,情趣横生。
  数的组成作为数概念的一部分内容,教材用一种很直观的方式呈现,用来帮助学生认识加减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通过手指操训练学生说数的组成与分解,说清楚之后,再来填写书上的分解组成图,这样在游戏和活动中,做到低幼衔接,逐步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常规。如:10的组成和分解是学生后续加减法中“凑十”、“破十”学习的基础,也是整个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基石,因此,我将10的组成编写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并配以手指操教会学生记忆“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五五凑成一双手,十的朋友全记牢”,并教给学生运用的方法,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和快捷性,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每天的数学课堂都让学生愉快学习,轻松而归,深受家长和学生喜爱。
  听、写、算结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多年教学中,我发现学前教育好的学生无论从听课、书写习惯、作业速度、课堂常规表现都较好,反之,部分学生从起点上便不如学前教育好的学生,如何才能缩短他们之间的差距,既保证学生书写速度、又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通过不断尝试、研究,我将听、写算结合,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思维特点,运用实物、模型、挂图、幻灯进行直观演示,通过“练与玩”结合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我在教学时通过以下步骤逐步实现:
  1、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模型。如:在计算2+5等于7时,先在黑板的左边贴出2个玉米,再在右边贴出5个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引导学生根据位置描述黑板上的玉米图,把两边的玉米和起来一共有几个?同时用双手合并表示把左右两边的玉米和起来,在玉米图的下面用大括号括起来,括号下打上问号,这样学生在边听边看边比动作的过程中,建立了加法的模型,让学生明确把两个物体和在一起要用加法计算,列出算式:2+5=7;教学减法时,则将左边或右边的玉米任意拿走一边,与加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7个玉米,右边有2个,左边应该有几个玉米打上“?”,让学生明确减法是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从而建立减法的模型,列出算式7-5=2,同时运用数的组成和分解知识解决问题。体现了听算凭借思维和听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方式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同时,掲示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轻松掌握,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技能和技巧得到发展。
  2、听、写算结合,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一年级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有了数形结合的基础后,我开始每天早上开课前用5分钟时间进行听、写口算训练,刚开始听算时,大多数学生都有恐惧心理,我每道题念3遍,全体学生举手静息后,再念下一道口算题,最后开火车订正,表扬做得好的同学鼓励他们说出做得快的原因,同时激励慢的同学向快的同学学习,这样愉悦的环境,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坚持了一年下来,我班学生计算正确率达到98%以上,计算速度也能做到脱口而出,课堂教学效率高,且每天都没有书面作业,只是要求学生每天向家长复述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达到及时巩固、消化知识的目的,增加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创造了父母陪伴孩子成长交流空间,培养了孩子表达数学的能力,课堂效率实效显著,大大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四、发挥多媒体优势、变抽象为直观。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因此,空间观念的建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它要求学生根据物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等,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借助多媒体的帮助,便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认识物体”一单元时,我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在动手分一分,摸一摸不同物体,充分的感知后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在此基础上,借助多媒体,直观生动呈现由实物抽象出图形的过程,再根据图形说实物的名称,有效地帮助学生行成表象,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总之,学生由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不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从从方方面面去考虑,也需要教师间的团结协作,更需要我们做一名教学实践的有心人,在实践中结合学生实际,做一名行动的思想者,才能培育新人,成就职业幸福,实现自我价值。
  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五科计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