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850自然地理学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850自然地理学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一、名词解释 1. 褶皱构造 【答案】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此时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中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规模差别很大。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褶皱的产状、形态、类型、成因等特点,对查明区域构造、工程地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2. 地理学 【答案】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地理学可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①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称为综合地理学;
②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
③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

3. 土壤剖面 【答案】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因此,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发生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土壤剖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通常由人工挖掘而成,供观察和研究土壤形态特征用;
因修路、开矿或兴修水利设施时显露的土壤垂直断面称自然剖面。

4. 气溶胶粒子 【答案】气溶胶粒子为大气悬浮圆体杂质和液体微粒。除山水汽变成的水滴和冰晶外,主要 2-8是大气尘埃和其他杂质。其半径一般为1x101x10cm ,多集中在低层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主 要来源有自然源和人工源两种。自然源包括火山灰、宇宙尘埃、陨石灰烬、植物花粉抱子、岩石风化后的粉尘、森林着火后的灰烬、海水溅沫蒸发后残留在空中的盐粒等。人工源主要是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烟、粉尘等。

5. 变质作用 【答案】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是控制变质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岩 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后,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于是就把其中由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的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基本上是在固态岩石中进行的,因而本质上有别于岩浆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

6. 生态系统 【答案】生态系统是在一个特定环境内,其间的所有生物和此环境的统称。具体来说,它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其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7. 生态因子 【答案】生态因子是在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的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要素,即对生物影响产生强烈显著因素的环境作用。例如太阳辐射、气温、水温、土温。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那些因子称作生存条件。例如对绿色植物来 说,光、热、水、矿质营养兀素、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就是保证其正常生存而小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二、简答题 8. 土壤盐碱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答案】(1)土壤盐碱化过程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渍化。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做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再分配从而使盐类在积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集聚起来。

(2)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①气候条件 在我国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类易于在地表集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盆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反盐”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少,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②地形条件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也就与盐分的集聚和移动有密切的联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运动在低洼地带集聚,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排水不畅的平原区。从小地形看,土壤积盐情况正好与大地形相反,盐分往往集聚在局部的小凸处。

③土壤质地和地下水 质地粗细可影响毛管水运动的高度与速度,地下水影响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 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④河水与海水的影响 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是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9.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案】(1)1980年发表的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它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了确保人类的持续存在和持续发展。

(2)其基本内涵 ①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②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③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④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10.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答案】(1)地球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区别是地球上存在生命。存在生命是地球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地球区别于其他星球的最显著特征。

(2)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的影响有 ①日地距离影响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强弱,进而影响地球温度的高低,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②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从而影响地理环境。

③地球大小影响地球对地表物体的引力,对地表植被产生影响。

④地球运动造成四季更替,昼夜循环,深刻影响地表生物。

⑥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通过水量的变化实现的,海陆分布导致地表植被类型的差异。

11.自然区域规划原则 【答案】目前经常采用的自然区划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区域共扼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与主导因素原则等。

(1)发生统一性原则 ------------------------------------- ------------------------------------- 一、名词解释 ------------------------------------- ------------------------------------- 考研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