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张纸教案设计

半张纸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的内容与题旨;

2.比较不同的小说结构,初步了解结构的构成方式;

3.了解现代小说以人物的心灵乃至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作为中心结构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1.小说的内容与题旨,小说的结构。

2.现代小说以人物的心灵乃至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作为中心结构的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小说墙上的斑点的情节及结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

二、作家作品简介。

三、指导学生阅读半张纸和话题中的有关内容,并结合学过的有关小说知识分析半张纸的内容及结构。

四、分析小说的内容与主旨。

约翰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1.学生概括小说内容,教师小结归纳。

明确小说半张纸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2.分析概括小说主旨。

明确每篇佳作都反映一个鲜明的主题,半张纸也不例外。当这位房客重温曾经拥有的幸福和曾经遭遇的不幸后,他没有垂头丧气,“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为什么他能由最初的悲伤、逃避变为现在的乐观、充满希望“因为他知道他已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这或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对于过去的一切,美好的,我们会珍惜;
不幸的,我们任它随时光流逝,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拥有的,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五、分析小说结构。

1.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小结归纳。

明确 ﹙1﹚以小见大,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小说半张纸结构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家紧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作品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最后又通过半张纸表现主人公情绪的变化,深化主题。半张纸成了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成了小说的灵魂。

﹙2﹚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半张纸的被注意,引出了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饶有新意。小说开始于搬家车辆的离去,男主人公被独自留在曾经的“家”里,作最后的一瞥。作家以哀婉平缓的笔调描写主人公即将离开这居住两年的房间时的复杂心情哀婉留恋,若有所失。它给读者造成一个悬念。男主人公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仅仅是如此吗也许更深的还是对这里的眷恋,故意找个借口再待一会儿;
马上一转,说“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连续重复,暗示主人公的故作镇定,这是写“浅层心理”而折射“深层心理”的手法;
接下去,叙述他“决定”再也不去回想在这里的往事“决定”一词,更是显露出他心理上的脆弱,如果真的可以不去回想,还需要如此郑重地“决定”吗往事就像无孔不入的空气,又岂是一个所谓的“决定”阻挡得了的;
再接着,作者用一个“但是”把镜头转向更本质的主人公那半张记录电话号码的纸条。简单的几句话,表面上波澜不惊,而内里却意义摇曳,语言很有层次感。

在只有一千字的小说中,作家却不惜笔墨精细地描绘了半张纸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甚至连纸上的字迹也作了一一的说明,这样,半张纸便凸现出来,像电影特写镜头似的强烈地吸引着读者。而主人公也被这小小的纸头强烈刺激着,“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因为那上面浓缩了他一生中两年里的最美好的时光。至此,小小半张纸,极普通、就要被丢弃的小纸头,竟奇迹般地打开了年轻房客的记忆闸门,使他本来想忘记的一切得以唤回,沉淀了的情感重又泛起涟漪,而且还巧妙地以半张纸上的电话号码为顺序,一一展开对往事的回忆,最后又用半张纸上的电话号码将一个个并不连贯的生活片段连缀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

﹙3﹚采用类似意识的流动来展开情节,推出高潮,收束结尾。作家对主人公两年来的一切没有作细致的描写,而是采用类似意识流动的轨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展开情节,推出高潮,收束结尾。主人公两年间的悲欢离合初恋的热情,新婚的甜蜜,事业的恐慌,就要做父亲的惊喜与不安,以及丧妻夭子的巨大悲痛种种人生的酸甜苦辣都由小小的半张纸连缀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作家绝妙的构思,精巧的布局,使小说新意顿生。

﹙4﹚小说采取速描式的勾勒,尽管每个电话号码都是一个细节,但并不在细节上多作盘桓,只是点到为止。取材小,着眼小,构思新颖巧妙,使小说在短小的篇幅里做出了大文章

半张纸结构的妙处在于它所记述的故事从外部而言只持续了两三分钟,但从内部深层而言,则持续了两年的时间,这使得人生如梦,人世无常的主题得到有效表达。半张纸这个大容器确实不简单。

六、学生阅读体会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