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精讲)-2019年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考纲阐释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高考常考查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各种意义和用法。

考点分布(1)常见文言实词(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词类活用(6)偏义复词(7)兼词 掌握解释文言文实词的方法 1、 字形分析,看形推义。

即根据字形判断词的意义。文言文中,即使是生僻的词语,也可以根据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和形声,均可推断词的基本意义。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归园田居) “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为束缚之意。类似从“罒”的字均有“网罗、束缚”的意思。有“罗(网)、罟(网)、罩、罹”等。

2、语境分析,因文定义 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3、构词分析,联想迁移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到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

(1)联系成对的反义词、同义词。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反义词并用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臣虏”、“货赂”。

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晏子治东阿)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 例中由“货”推知“赂”指财物。“无”与“鲜”相对,故可理解为“无”、“少”。

(2)联系成语。即从成语和习惯用语中考察古词古义。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解题时联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危乎高哉(蜀道难) 亡去不义。(鸿门宴) 例中,“爽”义为“差错”,成语有“屡试不爽”,词语有“爽约”。“危”为“正”义,成语有“正襟危坐”。“亡”有“逃跑”义,“北”有“失败”义,成语有“追亡逐北”“亡命天涯”,词语有“逃亡”“败北”等。

(3)联想课文。遇到需要解释的词语,联想初高中的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帮助我们判断。如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11题C项) 鸿门宴中有“不如因而善遇之”,“遇”为“对待”之义,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遇”应该解作“对待”,而不是“优待”。

4、推断句法,理其结构 ①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李密陈情表) ③其一犬坐于前。(狼) “愚”例①中作主语,我;
例②中作定语,我的。例①是否可看成作状语呢不行。因为它前面不能再补出主语。由此可知,“愚”符合名词特点(作主语、定语),词性应为表谦敬的名词。例③,按现代汉语的理解,可以为“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前面”,但联系前后文,何来“一条狗”。其实,这里句子的主语是“其一”,即“其中的一只狼”,谓语的中心词是“坐”,“犬”是用来修饰谓语的,而非主语。正确的译文是“其中的一只狼象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又如“为之”这一结构中的“为”,是介词,还是动词 ①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 ②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郑伯克段于鄢) 例①“为之”后是动词“泣”,“为”为介词。例②“为之”后是名词“所”,“为”为动词。

因此,其区分格式应为“为之”+动词→为介词;
“为之”+名词→为动词。

5、常规不通,通假代入 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2006年高考江苏卷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这两题每句的翻译要注意,实词“振”通“赈”,应译为“救济”;
“罢”是通假字,通“疲”,应译为“疲乏、疲惫”。根据前后文,“振”后带有宾语,译为“振作”说不通,就要考虑通假。“民罢于征发”,如果按常规理解,“罢”有“停止、完结、罢官”的意思。老百姓不可能停止“征发”,那是当官的权力。因此要考虑通假。过秦论(中)有“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论积贮疏有“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6、熟悉传统,掌握常识 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2004福建卷第11题D项) “用事”,题目解为“凭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识之故。古文中“用事”专指“掌权”,教材中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中有“太后新用事”。

要注意掌握我国古代有关的天文、地理、历法、官职及其变化和年龄、时间的特定称谓。

以官职的任免为例①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②表任命的授、拜、除、封。③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④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⑤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⑥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⑦表恢复的复、还。⑧表辞官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⑨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⑩表主管的知、典、主。

常见文言实词 一、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 二、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来源学科网ZXXK]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来源Z.xx.k.Com]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三、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四、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五、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来源学科网ZXXK] 六、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动词) 七、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八、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名词)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形容词)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名词)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动词)[来源学科网ZXXK]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动词)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动词) 九、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形容词)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形容词) 十、朝 1朝服衣冠(zhā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动词) 十一、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副词,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副词)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副词)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名词)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动词) 十二、乘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动词)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ng四,数词) 十三、诚 1帝感其诚(诚心,诚意,名词)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副词)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连词) 4诚心诚意(真诚,形容词) 十四、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名词)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名词) 十五、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十六、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带着)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介词)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名词) 8欲不可从(放纵,动词)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名词)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名词)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名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形容词) 十七、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形容词)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副词)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副词)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形容词) 十八、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介词)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动词)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动词)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动词) 5念窦娥葫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