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的书与摆的书】 创意摆书

  “坐看西岭月,卧读古贤书”。从这两句古诗中,我们可以知道,一是躺在那里读书,跟观赏风景一样快乐,不然诗中不会有看月的对应;二是尽管印刷术不如今天发达,古书中仍然有轻薄的图书,不然不会有诗中说的卧读书。可现在的图书从装帧的角度讲,还有多少可以卧读的呢?
  我的散文集《时间的诉说》,是一套五人丛书中的一种,2007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字不过15万字,页码不足200页,开本是800×1230 、1/32,定价是15元。可以说是一本标准的小书。我邮赠给袁鹰和张祖道两位前辈,这两位师友接到后分别打来电话,跟我说了相同的意思:“这本书厚薄大小正好,很适合躺在床上阅读。现在有的书开本太大,双手捧着都嫌沉,怎么可能让人读得轻快呢?”我想只有真正的读书人,才会说出上边一席话。如果把书当做陈列品,觉得书页少、开本小,不气派,绝对不会有如此的感慨。
  现在的图书出版,考虑经济效益的多,思谋读者方便的少,几乎成了普遍的现象。动辄几十万字的书稿,好像不如此不足以表现作者的“重量”;极尽豪华的装帧印制,好像不如此不足以显示设计的“才情”。结果,图书阅读的功能越来越小,图书装点的性质越来越大。当然,藏匿在背后的经济效益,明眼人也是一看便知的。这不能不说是图书出版的歧路。
  在每年举办多次的各地书市,从一开始就有打折减价图书,而且幅度还是比较大的。真正的读书人就借此机会,采购“身未老价先掉”的书,那情形很像食品匮乏时期,穷苦人抢购大白菜、点心渣。如果按照标明定价来判断的话,这样的折扣和减价应该赔本,可是出版社好像并无此忧虑。这说明图书的原有定价就比较高,售出一定数量已经收回成本,余下的图书再怎么打折都是赚。这样就提出了个问题,既然有的图书可以减价,为何不从开始就把书价定得适当,让普通读者买得起呢?我留意了一下我居住的小区,每天黄昏时分摆出的书摊,大都出售各种乱真的盗版图书,而价钱却远比正版的便宜。如果不收藏只阅读的话,这样的书对于普通读者,自然有一定的吸引力。当然,盗版图书是违法的不道德的。可是,倘若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出版社把书价定成天价,即使不算违法,难道就道德吗?
  如今网络阅读活跃,纸制图书日渐式微,出版人究其原因,往往会把责任推给读者。如读者心过于浮躁,如读者爱看电视,如好多人不愿买书,如此等等,就是不肯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原因也算进去。是时候了,把目光转到读者身上来,多出版些内容丰富、开本适合随意阅读,价钱上读者买得起的书,这才是正路。自然,图书也就回归到阅读的性能,这对于读者和出版者,都会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