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PPT课件

第4章病因病机 1 重点掌握 六淫 各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2 掌握七情的致病特点 3 熟悉痰饮 瘀血的致病特点 3 了解疫疠 饮食 劳逸的致病特点 4 理解正邪相争 阴阳失调与疾病的发生 发展 变化的关系 本章学习要求 第1节病因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 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 既对立又统一 它们在不断地产生矛盾而又解决矛盾的过程中 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 从而保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当这种动态平衡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 又不能立即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 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六淫 疠气 七情 饮食 劳逸 以及外伤和虫兽伤等 这些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使人发生疾病 此外 在疾病过程中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着的 在某一病理阶段中是结果的东西 在另一阶段中则可能成为原因 如痰饮和瘀血等 既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反过来又能成为某些病变的致病因素 气候因素 情志饮食劳逸外伤 病因 六淫疫疠 痰饮瘀血结石 生活因素 病理产物 1六淫六淫 即风 寒 暑 湿 燥 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淫 有太过和浸淫之意 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 所以又称其为 六邪 是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正常的六气不易于使人致病 风 寒 暑 湿 燥 火 在正常的情况下 称为 六气 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六气 是万物生长的条件 对于人体是无害的 当气候变化异常 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 或非其时而有其气 如春天应温而反寒 秋天应凉而反热等 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如过剧的暴冷暴热等 在人体的正气不足 抵抗力下降时 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 六气 太过不及急骤变化 导致人体发病 六淫 六淫致病 一般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1 季节性 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有关 如春季多风病 夏季多暑病 长夏初秋多湿病 深秋多燥病 冬季多寒病等 2 外感性六淫为病 其受邪途径多侵犯肌表 或从口鼻而入 或两者同时受邪 故又有 外感六淫 之称 3 地区性六淫为病多与人体所处地域和居处环境有关 如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 燥病 东南沿海多湿病 久居湿地常有湿邪为病 高温环境作业又常有燥热或火邪为病等等 4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 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如风寒感冒 湿热泄泻 风寒湿痹等 六淫致病从今天的临床实践看 除了气候因素外 还包括了生物 细菌 病毒等 物理 化学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映在内 1 1风风为春季的主气 但四季皆有风 故风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 但不限于春季 其它季节亦均可发生 中医学认为风邪为外感发病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 风为阳邪 其性开泄 易袭阳位2 风性善行而数变3 风为百病之长4 风性主动 风邪善动而不居 具有升发 向上 向外的特性 故属于阳邪 其性开泄 是指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 正因其能升发 并善于向上向外 所以风邪侵袭 常伤及人体的上部 头面 阳经和肌表 使皮毛腠理开泄 常出现头痛 汗出 恶风等症状 善行 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 行无定处的特性 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 痹证 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 痛无定处 便属于风气偏盛的表现 故又称为 行痹 或 风痹 数变 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而言 如风疹块就有皮肤瘙痒 发无定处 此起彼伏的特点 同时 由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疾病 一般发病多急 传变也较快 风邪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 古人甚至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故 素问 骨空论 说 风者 百病之始也 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 抽搐 震颤 1 2寒寒为冬季主气 在气温较低的冬季 或由于气温骤降 人体注意防寒保暖不够 则常易感受寒邪 此外 淋雨涉水 或汗出当风 亦常为感受寒邪之重要原因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 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 2 寒性凝滞 3 寒主收引 寒为阴气盛的表现 故其性属阴 即所谓 阴盛则寒 阳气本可以制阴 但阴寒偏盛 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阴寒之邪 反为阴寒所侮 故又说 阴胜则阳病 所以感受寒邪 最易损伤人体阳气 阳气受损 失其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 则可出现阳气衰退的寒证 如外寒侵袭肌表 卫阳被遏 就会见到恶寒 寒邪直中脾胃 脾阳受损 便可见皖腹冷痛 呕吐 腹泻等症 凝滞 即凝结 阻滞不通之意 人身气血律液之所以能运行不息 通畅无阻 全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 一旦阴寒之邪偏盛 阳气受损 经脉气血为寒邪所凝闭阻滞 气血阻滞不能 不通则痛 因此又说寒性凝滞而主痛 即收缩牵引之意 寒邪侵袭人体 可使气机收敛 腠理 经络 筋脉收缩而挛急 如寒邪侵袭肌表 毛窍腠理闭塞 卫阳被郁不得宣泄 可见恶寒发热 无汗 寒客血脉 则气血凝滞 血脉挛缩 脉紧 寒客经络关节 经脉拘急收引 则可使肢体屈伸不利 或冷厥不仁 H 1 3暑暑为夏季的主气 乃火热所化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 立秋以前 所以 素问 热论 又说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暑邪纯属外邪 无内暑之说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 暑为阳邪 其性炎热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 火热属阳 故暑属阳邪 暑邪伤人 多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 如壮热 心烦 面赤 脉象洪大等 2 暑性升散 耗气伤津暑为阳邪 阳性升发 故暑邪侵犯人体 多直入气分 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 汗出过多 则耗伤津液 津液亏损 即可出现口渴喜饮 尿赤短少等症 在大量汗出的同时 往往气随津泄 而致气虚 所以伤于暑者 往往可见气短乏力 甚则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3 暑多挟湿暑季除气候炎热外 且常多雨而潮湿 热蒸湿动 使空气中湿度增加 故暑邪为病 常兼挟湿邪以侵犯人体 其临床特征 除发热 烦渴等暑热症状外 常兼见四肢困倦 胸闷呕恶 大便溏泻而不爽等湿阻症状 1 4湿湿为长夏主气 夏秋之交 阳热下降 氤氲熏蒸 水气上腾 潮湿充斥 故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 湿邪为病 亦有外湿 内湿之分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 或涉水淋雨 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 内湿则是由于脾失健运 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 外湿和内湿虽有不同 但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 伤于外湿 湿邪困脾 健运失职则易形成湿浊内生 而脾阳虚损 水湿不化 亦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 湿性重浊 重 即沉重或重着之意 是指感受湿邪 常可见头重如裹 周身困重 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 素问 生气通天论 说 因于湿 首如裹 是说湿邪外袭肌表 则清阳不升 营卫不和 故头昏而沉如束布帛 湿邪留滞经络关节 则阳气布达受碍 故可见肌肤不仁 关节疼痛重着等 又称之为 湿痹 或 着痹 浊 即秽浊 多指分泌物秽浊不清而言 湿邪致病可出现各种秽浊症状 如面垢眵多 大便溏泻 下痢粘液脓血 小便浑浊 妇女白带过多 湿疹浸淫流水等 都是湿性秽浊的病理反映 2 湿为阴邪 易阻遏气机 损伤阳气湿性重浊 其性类水 故为阴邪 湿邪侵及人体 留滞于脏腑经络 最易阻遏气机 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 经络阻滞不畅 常出现胸闷脘痞 小便短涩 大使不爽等症 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说 湿胜则濡泄 甚则水闭附肿 3 湿性粘滞 粘 即粘腻 滞 即停滞 湿邪的性质粘腻停滞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指湿病症状多粘滞而不爽 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 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 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如湿痹 湿疹 湿温病等 4 湿性趋下 易袭阴位湿邪为病多见下部的症状 如水肿多以下肢较为明显 此外 淋浊 带下 泄痢等病证 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素问 太阴阳明论 说 伤于湿者 下先受之 1 5燥燥为秋季主气 以其天气不断敛肃 空气中缺乏水分之濡润 因而出现秋凉而劲急干燥的气候 燥邪感染途径 多从口鼻而入 侵犯肺卫 燥邪为病又有温燥 凉燥之分 初秋有夏热之余气 燥与温热结合而侵犯人体 则多见温燥病证 深秋又有近冬之寒气 燥与寒邪结合侵犯人体 故有时亦见凉燥病证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 燥性干涩 易伤津液 2 燥易伤肺 H H 1 6火 热 火热为阳盛所生 故火热常可混称 但火与温热 同中有异 热为温之渐 火为热之极 热多属于外淫 如风热 暑热 湿热之类病邪 而火常由内生 如心火上炎 肝火亢盛 胆火横逆之类病变 外火多是直接感受温热邪气之侵袭 内火则常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阳气亢盛而成 素问 调经论 所说 阴虚生内热 阳盛生外热 以及朱丹溪所说 气有余便是火 等 便是指的这一类病证 另外 感受风 寒 暑 湿 燥等各种外邪 或精神刺激 所谓 五志过极 在一定条件下皆可以化火 故又有 五气化火 五志化火 之说 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 1 火热为阳邪 其性炎上炎上 炎热 向上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说 阳胜则热 阳主躁动而向上 火热之性 燔灼焚焰 亦升腾上炎 故属于阳邪 因此 火热伤人 多见高热 恶热 烦渴 汗出 脉洪数等症 向上 一是火热阳邪常可上炎扰乱神明 出现心烦失眠 狂躁妄动 神昏谵语等症 二是临床所见火热病症 亦多表现在人体的上部 如头面部位 2 火易耗气伤津火热之邪 最易迫津外泄 消灼阴液 使人体阴津耗伤 故火邪致病 除有热象外 往往伴有口渴喜饮 咽干舌燥 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 3 火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袭人体 往往燔灼肝经 劫耗阴液 使筋脉失其滋养濡润 而致肝风内动 称为 热极生风 表现为高热 神昏谵语 四肢抽搐 目睛上视 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等 同时 火热之邪可以加速血行 灼伤脉络 甚则迫血妄行 而致各种出血 如吐血 殿血 便血 尿血 皮肤发斑及妇女月经过多 崩漏等病证 4 火易致肿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 可聚于局部 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 故 灵枢 痈疽 说 大热不止 热胜则肉腐 肉腐则为脓 故名曰痈 临床辨证即以疮疡局部红肿高突灼热者 为属阳属火 此外 火热与心相应 心主血脉而藏神 故火盛除可见血热或动血症状外 尚有火邪扰心的神志不安 烦躁 或谵妄发狂 或昏迷等症 此外 临床上还有某些并非因为六淫之邪外感 而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化风 化寒 化湿 化燥 化热 化火等病理反映 其临床表现虽与风 寒 湿 燥 火等六淫致病特点和证候相类似 但其致病原因 不是外来之邪 乃是机体内在的某些病理状态为区别于外感六淫 故又称其为 内生五邪 即内风 内寒 内湿 内燥 内火 内热 等 津亏阴虚而成 例肺燥 肠燥 内生 五邪 内风内火内湿内燥内寒 暑无内生 阳气亢逆变动而成 例 肝阳化风 阳盛 邪郁化火而成例 五志化火 阴虚生热 脾失健运而成 例 痰饮内停 水肿 阳虚温煦不足而成 例 心阳虚 肾阳虚衰 2疫疠疫疠 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在中医文献记载中 又有 瘟疫 疫毒 戾气 异气 毒气 疠气 乖戾之气 等名称 疠气致病 具有发病急骤 病情较重 症状相似 传染性强 易于流行等特点 正如 素问 遗篇 刺法论 说 五疫之至 皆相染易 无问大小 病状相似 疠气致病 可以散在发生 也可以形成瘟疫流行 如大头瘟 虾蟆瘟 疫痢 白喉 烂喉丹痧 天花 霍乱 鼠疫等等 实际包括了现代许多传染病和烈性传染病 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多与下列因素有关 1 气候因素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 如久旱 酷热 湿雾瘴气等 2 环境和饮食如空气 水源 或食物受到污染 3 没有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 4 社会影响如解放前统治者不顾人民群众的死活 传染病不断发生或流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党的领导下 制定了以 预防为主 的卫生工作方针 消灭了鼠疫 天花等烈性传染病 其他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风邪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2六气和六淫有什么区别 3为什么说 燥易伤肺 思考题 3七情内伤七情即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七种情志变化 是机体的精神状态 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 在正常的情况下 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 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 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 使人体气机紊乱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故又称 内伤七情 3 1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 而脏腑功能活动主要靠气的温煦 推动和血的濡养 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 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 而脏腑气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