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大学美育的几点思考_推动构建大国关系的几点思考

  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人的道德品质,还要培养和塑造完美人格。美育对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性格等都能产生深刻影响,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特殊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重视美育、加强美育便成为我国教育界、美学界和文艺界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在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曾提到要“大力加强学校美育工作,优化学校艺术教育环境,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和教学质量。”
  
  一、我国大学美育的现状
  
  现在许多国家,如德国的“缪斯教育论”,就把美学、哲学、教育学与美育联系起来,并把美育作为探索的出发点;美国的“创造教育运动”,把培养人的创造力这一美育的中心课题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通过发掘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日本的“全人教育”也主张美育是培养完全人格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我国,为了解决教育领导观念上的问题,原国家教委体卫艺术司从上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各省教委主任、高校校长和教研机构领导干部美育培训班,从而使美育在许多地区的高校内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如北京师范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学校都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与爱好,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艺术教学和欣赏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我们还应清楚地看到,美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目前,全国高校还没有统一的美育大纲,也没有公认而且具体的测评标准。另外,关于大学美育价值的全面认识,大多还是孤独地存在于那些哲学式的高深学术讨论或零星的教育实践中,远没有成为大众的观念或者至少是教育界广泛的观念和行动,这些对于高校审美教育的深入开展无疑是极为不利的。
  
  二、美育对大学生的道德、智能以及身心素质的培养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美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根支柱,它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审美、创美能力,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今,我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德育,它往往忽视了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的主体性,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铄过程成为我国许多学校德育的主流特征,而信念的建立单靠理性的说教或简单的行为训练,已在全球范围内被证明是难以奏效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美育的储善、导善和立善功能。美育之所以具备这个功能,是因为审美作为自由感受,含有自由意志的因素,有助于把对大学生道德规范的硬性要求转变为对他们自由意志的培养。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情感活动作为一种信息通道,将审美与伦理道德两种心理结构沟通起来,道德规范的强制性将逐渐被意志自由性取代,道德的法律将日益转化为个体的自律,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智能素质中最主要的是心智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于有无美感的学生,他们的直接感受和认识程度大不一样。美感并不单纯是由视觉和听觉来决定,同时还要有思维、感觉、愿望、联想以及其他种种。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右半球的开发,主要依赖于形象教育为特征的美育,美育能使高度活跃的形象思维通过“胼胝体”导入专司抽象思维的左半球,进而调入表象储存,进行重新组合,构成现实中没有的新的表象,从而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和创造能力。
  我们知道,体育是健与美相结合的艺术,体育运动中矫健的体态、敏捷的动作、优美的造型以及高雅的风度,都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可以使人的心情舒畅、肌肉放松,保持大脑皮层抑制与兴奋的平衡,消除各种有害健康因素的干扰,促进有益于健康的生物化学物质分泌,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能,加强他们对于健美的自觉认识,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锻炼身体,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生活压力的加重以及自我调适能力的限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在承受着严峻的考验,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越来越显得重要和迫切。美育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它能够促进个体心理活动内部各种成分之间的协调,也能够促进个体心理活动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学生在欣赏和感悟各种美的同时,会沉浸在一种无比愉悦的精神境界中,这种来自视、听等高级感官的感受一直贯穿到心理结构的各个不同层次(如情感、想象、理解),会使整个意识活跃起来,多种心理因素发生自由的相互作用,产生出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愉悦体验。美育还可以使人性格开朗、精神饱满、活力旺盛、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以平和的心态和顽强的精神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的挑战。
  
  三、对实施大学美育的几点建议
  
  空间上,审美教育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时间上,它贯穿于每个社会成员一生的各个时期。大学美育具有系统性和深刻性,体现在高校学生教学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美育,我们应该:
  (一)开设专门的美育课程。根据学生年级、个性的不同编写教材,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配以适当的教学场地,来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建设良好的校风、校园文化。校风的美育作用,就在于能促使学生将人生价值内化,有意或无意地按照它的基本精神来塑造自己,这实际上也是提高学生自我价值与独立人格的过程。
  (三)以人为本,创设优美的学校管理环境。要通过管理服务进行审美教育,也就是使管理服务工作在优化的基础上进而达到情化即情感化。这首先要求管理人员敬业爱岗,并具备热心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使他们亲身感受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和开放性,与学校管理者产生情感共鸣。
  (四)建立美育的评估体系,这在美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美育的评估体系既涉及到对已有美育活动的充分评价,又关系到美育活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价值取向。建立与完善美育的评估体系还能充分肯定美育工作者的成绩,对他们的工作和努力予以大力支持,使大学美育朝着健康方向不断发展。因为美育涉及到的审美对象千变万化,即使面对同一对象,此人和彼人主体个性心理不同,此时和彼时的感受也会不同,几乎很难用不变的某个数量加以精确描述,而没有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公正的、科学的评价就很难实现。因此,可以利用量的确切性和在一定范围内多级性的特点,采用调查问卷等具体形式,对审美活动及欣赏能力进行量化评估。
  大学美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只有这样,美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因此,我国大学美育应根据时代的需求,吸收当代教育学、美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各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新的美育理论体系,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加强大学审美教育,是人类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钟仕伦,李天道著.高校美育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高华平著.中国传统哲学与美育和素质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