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治好癌 必需早发现] 怎样检查才能早发现癌

  恶性肿瘤一定是不治之症吗?不!现代医学已能治愈许多恶性肿瘤。治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怎么做到呢――      在国内外文学艺术作品中,很早就有关于恶性肿瘤的描述,大多说成是由鬼神引起的。在医学科学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以感染性疾病为代表的许多疾病已被一一攻克。但恶性肿瘤仍世俗地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以致人们谈癌色变。其实,大量的医学实践证明,恶性肿瘤是可以治愈的。
  就目前的医学科学发展水平而言,已有许多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很多恶性肿瘤可被治愈,但有前提条件,那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然而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由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多数病人早期往往没有任何不适,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无症状,所以也就不去就诊,从而失去了早发现的机会。即便有轻微的症状,有的病人也不予重视,不去就诊。等到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往往已属晚期。此时再去就诊,可能就已失去了治愈的机会。笔者曾经接诊一位病人,自述上腹饱胀不适疼痛已经好长时间了,服用了一些帮助消化的药没什么效果。就在笔者给他做检查时,他还认为不过是消化不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然而就是作为他头一次就诊的这次检查,笔者发现他已有黄疸。接下来的检查证实这位病人患的是胃癌,已转移至肝,已属晚期,没有治愈的可能了,多么遗憾!
  得了恶性肿瘤,如果发现得早,就等于多了可以治愈的机会。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早发现呢? 一是感到不适就要及时就医,即使是一些“蛛丝马迹”的症状,也不要轻易放过,要及时检查。如果有了不适满不在乎,甚至讳疾忌医,等病入膏肓,悔之晚矣。中年以上者即使无症状也要年年体检。二是要了解现代医学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检查手段,以便有针对性地选用。
  以下介绍几种现代医学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检查手段。
  医学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有B超、X线透视拍片、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等。这些检查方法各有所长,可互相参照。总的说来,影像学检查对实质性脏器肿瘤的诊断意义较大。 临床上通常先采用简便易行且价廉的B超,B超检查对一些常见肿瘤的早期诊断非常有帮助。有时,当B超检查发现异常后,需根据情况进一步选用其他检查进行确诊。
  下面简要谈一谈针对一些常见的容易发生恶性肿瘤的脏器,如何选用影像学检查。
  肺部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大有取代胃癌成为第一高发肿瘤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当出现干咳、痰中带血丝、胸痛、胸闷、憋气、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应想到肺癌的可能。检查可优先选用容易发现肺部病变的胸部X线透视拍片和CT。普通X线透视拍片简便价廉,但诊断价值不如CT。在病变较复杂需要鉴别诊断的情况下,可进一步进行PET-CT检查,或参照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检查予以确诊。
  肝脏肝脏的影像学检查首选B超,B超可动态观察肝脏变化。当出现右肋下痛、食欲减退、黄疸、消瘦等症状时,应想到肝癌的可能,除了做B超外,还应进行CT、磁共振检查。有乙肝病史或患有肝硬化的人,一定要定期做B超检查。
  泌尿系统如果出现尿血症状但不伴有疼痛,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无痛性血尿,要高度怀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当然,出现腰痛、排尿困难时也应想到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通过B超检查可以较早判断是肾脏肿瘤还是膀胱肿瘤。还可以进行X线泌尿系造影、CT、磁共振等检查。这些检查中以磁共振检查最佳,尤其是磁共振造影可用于观察肿瘤所致泌尿系管腔受压及梗阻情况。
  乳腺女性出现乳房肿块、疼痛、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乳房轮廓改变、乳头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及上臂水肿时,应想到乳腺癌的可能,一定要及时就医。影像学检查可选用B超、乳腺钼靶X线拍片。35岁以下的女性可首选乳腺B超作为初步检查或者普查方法,40岁以上者应配合乳腺钼靶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医学影像学检查仪器设备质量各有优劣,影像学检查医生业务水平高低不同,病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影像学检查有时难免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所谓假阳性是指本来没病但被查成有病,假阴性是指本来有病但没被查出来。正因为这样,有些情况下恶性肿瘤的确诊往往要进行各种不同的检查以便互相参照。
  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就是利用光学纤维镜深入人体器官腔内进行观察、照相、录像,或直接获取病理标本进行活检,如胃镜、纤维结肠镜、纤维支气管镜、阴道镜等。其直观而又清晰的优点是其他检查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以下简要介绍一下不同器官的内窥镜检查。
  肺当中老年人(吸烟者年龄应提前)出现咳嗽、咯血、胸痛、胸闷气短、发热、 消瘦等症状时,要想到肺癌的可能。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肺癌可有异位内分泌现象,引起表现各异的一些肺外表现,常见的是骨关节疼痛。所以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骨关节疼痛,也应想到是否由肺癌引起。出现这些情况均应及早就诊。
  肺部检查的手段多多,最管用的是CT。人们熟悉的B超并不是肺部检查的强项,这是因为B超机发出的超声波不能穿过骨头和气体,而肺脏却富含气体,且裹藏在由骨骼组成的胸廓内。现代医学认为,低剂量CT追踪、荧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肺癌的有效手段;而以往惯用的“X线胸片+癌细胞学检查”则被认为对肺癌的早期诊断用处不大。
  食管食管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或仅仅表现为轻微的食物下咽梗噎感。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一些越来越明显的其他症状。可出现与进食无关的食管内异物感、咽干、颈部紧缩感;进食时食管内在食物行经的某一部位有食物停滞感、胸骨后闷胀不适感;或进食时胸骨后、心窝部疼痛,疼痛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摩擦样。上述各种症状可单独存在,也可数种并存;可持续存在,亦可间断出现,同时可伴有进行性消瘦。
  出现上述情况时就应该排除食管癌,最直接而简单的手段就是食管镜检查。请不要惧怕检查,现代纤维食管镜纤细柔软,不会给受检者带来多少痛苦。
  胃胃癌早期可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胀痛、恶心呕吐等,很容易被当作一般胃病被忽略而不去就诊,或者不做关键检查而胡乱就医,盲目服药。正因为这样,许多病人错过了早期诊断治愈的宝贵机会,待到确诊时往往为时过晚而无法根治了。
  其实,早期诊断胃癌的有效手段就是做胃镜检查,一种费用不贵而痛苦不大的现代医学检查方法。一般而言,凡40岁以上的男性或45岁以上的女性,出现上述症状者即应做胃镜检查。需要强调的是,凡被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恶性贫血、胃息肉的病人,应该警惕原来的胃病演变成胃癌的可能,要定期做胃镜复查。
  肠在人体内,肠分为小肠和大肠,大肠又分为结肠和直肠。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大肠癌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癌肿的增大和并发症的出现,才会逐渐出现各种症状。常见症状有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腹痛、腹部包块、消瘦等。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尤应注意。一有上述症状要及时就诊。
  怀疑患有大肠癌时,应首选纤维结肠镜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分泌一些特定的化学物质,称为肿瘤标志物,一般认为,某种肿瘤标志物异常增加提示患了相应的肿瘤。肿瘤标志物可出现在血液中,因此通过抽血化验,监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出现及其变化,可以辅助诊断某些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实用价值较大,应用较普遍的的肿瘤标志物有18种。最常监测的肿瘤标志物有:甲种胎儿球蛋白(AFP),若明显增加提示患了原发性肝癌;癌胚抗原(CEA),明显增加提示可能患了结肠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上述3种肿瘤标志物常被用于相应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筛查。至于其余肿瘤标志物,由于敏感性不高,一般仅用于预后判断和疗效监测。
  在肿瘤高发地区和肿瘤高发人群中,肿瘤标志物已被列为健康体检的必查项目。这是因为肿瘤标志物往往在肿瘤早期即可被检测到,且其监测相对较容易,对被检者来说仅需抽点血,无伤害。
  总而言之,及时就医,合理而有针对性地选用抽血化验、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等手段,就有可能发现潜在而症状隐蔽的早期恶性肿瘤,从而给病人赢来治愈的机会。
  
   (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