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动画特效] 动画特效

  电影是视觉和听觉两种传播媒介的综合,这就使得电影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艺术。一部优秀电影的成功,有很多相当重要的因素在里面。无论是从大脑构思,还是从分析创作,电影的剧本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一部电影作品的关键却是如何演绎剧本, 因为观众们永远不会像看小说那样去看电影的。
  动画特技现在是电影中的重要演绎手段。但在我国,关于动画剧作的教材几乎是一片空白,更不用说讲授电影动画特效的书籍了,甚至在这两个方面的有关参考资料也是很少。而在当今主流电影中,动画特效的运用是在世界独占鳌头,甚至到风靡全球。它不但给人以视觉震撼力和戏剧张力,而且还能体现出动画特效运用给电影行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和文化的发展,甚至在引领世界电影市场的方向和潮流。在欧美和一些西方国家,电影中如果没有点动画特效的运用,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做宣传。
  由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搬上大银幕的《指环王》无疑是一部使用动画特效而取得巨大成功的电影,也是一部被公认的非常难拍的特技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新西兰维塔数码公司(WETA)采用了SGI公司最新的行为智能软件(Be havior alIntelligence software)来创造大批量的虚拟角色同时出现的镜头,在制作主要场景地冈铎的首都白城的时候,公司制作了一个1:72比例模型,然后用一架微型摄像机拍摄,最后再加上电脑动画特效合成,这样的效果就使白城看起来比艾菲尔铁塔还高。”而当“黑暗之王撒伦”带领千军万马冲向白城的战争场面是WEST工作室用革命性的Massive计算机软件来完成的,WEST工作室首先制造了很多战争人物的实体模型,还有让真人演员按剧情表演各种动作,然后用数码摄像机拍下全部动作,再以数码信息输入电脑,做出计算机中的动画特效虚拟人物,最后使每个虚拟的动画人物都有自己的打斗招式,简直让观众分不清哪个是真人,哪个是动画人物。这种动作捕捉技术的运用,弥补了人的体能极限的缺憾,但是强化了视觉效果,达到了真人动作片难以达到的极致境界,这样就把真实与虚拟的思考带进一个全新的时代。而这样的大投入的制作使动画特效的运用在第一集里就使用了560个,而第三集的特效镜头更是高达1500个。
  电脑动画特效作为当今世界电影特技的主要手段,已发展到无所不能、惟妙惟肖的地步,过去动画特效大都出现于科幻片、动作片和动画片中,现在就连史诗片、文艺片、喜剧片、古装片、灾难片等也广泛运用。如《匹诺曹》里硕大的鲸鱼把匹诺曹吞进肚里,《鹿鼎记》里韦小宝在心里骂人,然后会在屏幕的一个角落显现出具体的内容,日本古装片《千年之恋》运用水中摄影和动画特效合成技术呈现梦幻爱情戏,从动画片《千与千寻》、二维动画片《牧场是我家》到3D动画片《功夫熊猫》,电脑动画特效不断突破。现在,连真人演出的剧情片也借助于电脑的动画特效制造出逼真的视觉效果。如:《百慕达三角洲之谜》中,为表现在海上掀起的狂风暴雨,惊涛巨浪,特技人员只好求助电脑动画特效,他们先在波涛汹涌的海上,用数码摄像机拍下波浪、卷浪、泡沫等,然后输入电脑,用流体动态软件模拟工具,再加入风速等变量,最后模拟出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震撼效果。让真人和动画一起演戏,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像《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中达到“水乳交融”的却并不多,其实影片采用的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在拍摄现场工作人员用电线控制道具,就好像动画角色在用他们一样,然后再由动画师绘制出动画角色的表演,将之与实拍镜头重叠,使之成为电脑动画特效的一个里程碑。
  在中国,我们的电影也逐步地走向市场化,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电影特效研究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他科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更是很少介入这一领域,“电影艺术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姐妹艺术,便是他有着庞大而且带有固定性的市场,观众希望经常看到新的影片。”而在电影中的动画特效创作正是迎合了观众的味口,不但有不少的创作者在动画特效的拍摄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最终还是由于在国内动画特效的研究人员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仪器设备不完善,故其作品的创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在理论上也缺少一定的建树和必要的证据。所以研究力量的薄弱和理论的贫乏导致了中国动画特效的停滞不前。就像中国科幻文学之父郑文光的逝世,这在国际科幻界都引起了关注,不少权威媒体都予以报道,但在国内,十几天后才有媒体发布消息,而多数人对这位科幻文学之父却闻所未闻。对郑文光的不熟悉也正说明了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命运,反映出中国人对想象力的忽视,正是由于我国的不重视才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造成了压制。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几点:第一,对已有的国外经典理论和影片的相关信息,要尽可能系统、全面地翻译介绍,以便使电影的动画工作者对此有更完善,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第二,要关注各国电影理论和动画制作特效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情况,及时、快速、有选择性地引入和介绍一些最新的理论成果,进行认真、系统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动画特效在中国有一席之地,而与好莱坞的动画特效大片争夺市场。并促使创者者确立正确的类型观念,尽快进入自觉的创作状态,也才能使动画特效的拍摄效果和创作不断提高质量,这样才能使中国动画特效电影赢得更多的观众和掌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西方文化我们都能照搬,我们必须学会有选择性地取舍,然后进行更新和改造,使之真正融入我们中国电影的动画特效创作中。
  
  参考文献:
  [1]钟大丰,舒晓鸣著.中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5(10).
  [2]托尔金.指环王三部曲[M].译林出版社出版.
  [3]钟惦�著.钟惦�文集上册[M].华夏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王宇(1985―),男,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动画设计专业。袁学群(1988―),女,瑶族,湖南省怀化市人,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