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_什么才能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当今社会,国际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的竞争,而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发展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以一定的理论为导向,以制度、组织机构和相应的管理方式等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人才作为社会的第一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而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对于优化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所以,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公平、可持续的人才环境,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构建良好人才发展环境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技术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知识、信息、技术的生产、传播、应用,都依赖于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批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国民素质和人才的竞争。人,是推动社会经济变革、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从管理学这个角度讲,人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有能动性的特殊资源,其潜在性、培育周期长、多变性、差异性、复杂性等,决定了人是永恒的管理重点和难点。从经济学角度讲,人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经营也应该遵循投入最少并回报最高的经济学规律,也就是说,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人的价值要回归到“人力资本”的属性,才能最经济、最合算地达到最有效的管理目标,才能更科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生产力,更好地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生产关系,更有效地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组织人事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服务,就必须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全面发展、创业干事的空间和舞台。
  
  二、构建良好人才发展环境的难点
  
  经济增长离不开三个重要的要素: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著名教授S.G.贝克尔认为:“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德国的物质资本虽遭到极大破坏,但它们在战后却又能够迅速发展,并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日本和联邦德国劳动者的技能、经验、所受教育和培训、身体的健康状况、工作的纪律性和献身工作的热情并未遭到太大破坏,并在以后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才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长期受到忽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才的贡献难以清晰地界定。其实我们很难说清楚一个人具有多少人力资源,甚至没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来衡量它,至于经济增长中有多大比例来自于实物资本和人口的数量,有多大比例来自于人口的质量(人才),就更加难以区分了。二是对人才的投资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个人消费支出。而人才的开发发展是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和过程。它以人力资本投资为前提,包括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管理以及人才的发展、培养、使用与调剂等诸多环节。
  
  三、构建可持续良好人才发展环境的举措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满足需求的能力。人才资源是社会的第一资源,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根本上取决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内涵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人才资源的可再生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开发,人才素质逐步提高,但我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构建有利于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尤为紧迫。
  (一)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构建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各级领导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不但要“善将兵”,而且要“善将将”,一定要爱才、识才、用才、护才;要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开发人才资源,必须坚持科学的人才观,树立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成长生态环境理念,创建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体制机制环境。构建良好人才发展环境,首先要突出抓好促进人才成长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环境。坚持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努力形成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
  (三)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服务环境。把构建良好人才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当中。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党管人才原则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四)进一步加大人才资本投资,积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逐步建立政府、法人和社会公众多元投资体制,形成政府、企业、人才个人和社会多方受益的人才资本投资回报机制,使各类人才真正感到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享受全社会共同创造的人才环境建设的成果。
  (五)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从僵化的人事制度解脱出来,引导现有科技人员,根据自己的自愿、专业、专长,向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流动,减少机关、事业单位里的人才积压浪费现象,凡有一技之长者,都应流动到急需的岗位上去;努力创造一种使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必须实施对人才的待遇倾斜政策,在工资晋升、专业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
  (六)做好人才的二次开发。根据相关资料,现在42.2%的正、副教授在21世纪初都要退下来,另外还有50%的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正、副研究员和正、副主任医师也到了退休年龄,这使得短缺的人才雪上加霜。面对这种情况,可借鉴国外老年人开发的成功经验,如日本,比较重视让这批人发挥余热。实行人才的第二次开发,对一些急缺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采取返聘或延长退休年龄进行再开发,但这需要老年人专项保障资金来同步搞好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服务管理体系,来提高他们的待遇,使他们更能充分发挥余热。
  总的来说,“人才强国”作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现有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加强后备劳动者的技术教育,普及法定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中、高等教育,加快人才的培养。还要制定有效的政策,解决人才外流的问题;采取措施,吸引人才等等。因此,通过政策、法律、制度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人民的素质和能力,挖掘人的潜力,力求人尽其才、才尽所能,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省地矿局基地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