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设计与教法2015.9.18]粤教版信息技术

,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设计与教法,,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徐福荫 E-mail:xufy@,思路,让每位教师成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 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创新者!,提要,一、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设计 二、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使用建议 三、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策略 四、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案例,一、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设计,,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教师教学用书目的,为了帮助老师们领会和使用好“粤教版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了“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 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教师教学用书内容设计,教师教学用书编写围绕以下内容设计:
教材是怎样编写的 怎样使用教材进行教学 怎样对教学进行评价 提供怎样的课程资源 提供怎样的教学案例 配套光盘怎样使用,教材是怎样编写的, 教师教学用书分三个层面来阐述:第一层面是“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写说明”,是对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内容体系结构、课时安排建议、编写体例说明、教材主要特点等作较相近的介绍;
第二层面是对每一章的目标要求、作用和地位、主要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等的分析;
第三层面是对每一节的目标要求、作用和地位、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等的分析。老师们通过这三个层面的阐述,就能容易地从整体和局部来把握该教材。,怎样使用教材进行教学, 关于怎样使用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进行教学的问题,在“教材编写说明”中的“教学活动设计”有说明,各章、节也相应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内容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策略、课前准备、问题考虑等,对老师们的教学会有所帮助。,怎样对教学进行评价, 关于怎样对教学进行评价的问题,对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各章、节相应给出了一些教学评价建议。内容包括评价内容、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以利于学生养成对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习惯。,提供怎样的课程资源, 关于提供怎样的课程资源问题,教师教学用书对应教材的各节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参考网站、练习题或实践项目,并给出了参考答案或提示。,提供怎样的教学案例, 关于提供怎样的教学案例问题,有一部分是由教材编者设计编写的,反映了编者对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用好教材的具体指导;
有一部分案例从各种教学评选活动中精选,反映了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对教材的灵活应用和对教学资源的再次开发。教师教学用书编者根据需要略作了调整和修改。相信这些案例都会给老师们一定的启发和借鉴。,配套光盘怎样使用, 关于配套光盘怎样使用问题,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配套光盘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和管理,教材每章一个文件夹,包含有各节的教学素材,作品制作过程演示视频、作品范例、课堂教学演示文稿等,此外,还精选了几个讲课的案例资料,方便老师们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和参考。,教师教学用书体系结构设计,教师教学用书的体系结构基本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结构。每章设置“概述”,内容包括课标内容标准要求、教材分析(本章的作用和地位、主要内容介绍)、教学建议(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课时分配建议;
每节设置课标内容标准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练习提示说明、参考教学案例、参考资源等。,二、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使用建议,,,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使用建议,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要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教科书。

从学科课程标准出发——学习理解课标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学生 从具体教学情境出发——符合本地学生经验 从实际教学资源出发——实施有效可行 教科书中的案例可能会受到时效性、 地域性的影响, 教师使用时可以进行改造, 但例子中的思想方法可以举一反三,长期生效。,,,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使用建议,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构建一种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 教学环境构成的课程生态系统, 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三、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教学策略,,,创设贴近学生、社会的问题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动机。

例1:信息及其特征——北京申奥成功 例2:获取信息的策略与技巧——“开心辞典”比赛 例3: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文件信息的加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减小学生基础水平存在的差异,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在信息技术课程必修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教师要准备充分的教学资源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可以将基础较好的学生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协同完成学习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共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多角度看问题,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多角度讨论:
信息 信息来源 信息特征 信息素养 媒介素养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多角度看问题,,信息是什么?,多角度看问题,,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论奠基人 香农,多角度看问题,,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论奠基人 香农 信息是指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多角度看问题,,“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有别 于物质与能量的笫三类资源。

---控制论的奠基人 维纳 两个人交换手中的一个苹果,每个人手中还是一个苹果。

两个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人便拥有两份信息。,多角度看问题,,信息来源,可以 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获取信息 从他人、面对面获取信息 从印刷、音像、电脑、网络、手机等媒体获取信息 真实世界 文字世界 虚拟世界,多角度看问题,信息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处理性、相对性 时效性、真伪性、依附性等。

信息依附性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而不是 事物本身。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 某种载体才能呈现出来。

北京邮电大学钟义信 例如,选举某位同学当班长, 表示“同意”这一信息, 可以用:举手、鼓掌、 在该同学的名字旁边画圈 或按“同意”的电子按钮等。,,多角度看问题,,信息素养 概念最早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 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并把它定义为: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这个定义只是信息素养一个原始雏形。,多角度看问题,,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信息素养总统 委员会” 给信息素养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 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 效使用信息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迅速扩展到教 育界乃至社会各界,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的每个 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多角度看问题,,媒介素养 除了具有传统素养的听、说、读、写能力外, 还要具有批判性地选择观看、收听, 并能正确解读报纸、杂志、广告、 广播、流行音乐、影视、电脑、网络、手机等 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

了解媒介如何传输信息、 媒体自身如何运作、 媒介如何影响现实。

具有创作媒介作品的能力。,多角度看问题,,宏观信息素养: 研究各种信息素养 中观信息素养:研究各种媒体素养:媒体素养 微观信息素养:研究电脑、网络媒体素养 传统媒体素养:研究印刷媒体素养 听、说、读、写能力 现代媒体素养:研究电子媒体素养,多角度看问题,, 信息技术 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 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多角度看问题,,“媒介是人的延伸” ---传播学家 麦克卢汉 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传感技术是延伸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

计算机技术是延伸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

通信技术是延伸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

微电子技术可以低成本、大批量地生产出 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精读的微电子机构模块, 延伸人对信息的控制和使用能力。,多角度看问题,,人类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重大发展历程:
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次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是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 发明和应用 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多角度看问题,, 传统技术 语言、体态、文字 书籍、杂志、报纸  音像技术 摄影、幻灯、投影、电影 广播、录音、电视、录象  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机技术:超媒体、交互视窗  整合技术 网络通讯技术:资源共享、通信交流(ICT)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角度看问题,反对单纯的技能训练,强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强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会归纳与 反思,构建自己的认识概念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构建丰富的可生长的课程资源。教师、学生、家长 等都可能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共同构建和开发新 课程的学习资源。,构建丰富的可生长的课程资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 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四、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教学案例,,,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案例,广东省东莞第一中学 麦志娟老师 教学案例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教材分析好 学生分析好 教法设计好 学法设计好 策略设计好 过程设计好 教学反思好,谢 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