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岗前培训作业答案资料】高等教育学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作业答案 交通工程学院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一. 概念题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 z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和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二.简答题 1. 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 答: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1)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高等教育中心也处在变动之中;
(2)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方的资助和兴办为主。(3)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和伦理教育。(4)教育的方式也比较灵活,交流、启发、论辩是常用的方法。(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的比较紧密。

2.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高等教育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

三.论述题 5.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答:1)目的:在于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意义:(1)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3)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3)方法:(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工作为中心;
(2)要注重将高等教育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
(3)要对高等教育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目的及其基本理论 一. 概念题 1.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方针;
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按一定社会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3.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二.简答题 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就是能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即教学工作、科学研究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认识。

答:(1)社会本位论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这种理论关心的是个体社会化、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政治品质的发展。持社会本位论的人以社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认为社会与个体关系类似于“有机体”与“细胞”的关系;
社会是目的,个体处于从属地位,是实现目标的手段。(2)个体本位论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理论。这种理论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个性自然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持个人本位论的人将教育的立足点移至个体,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类似于有机体和环境的关系;
个体处于中心地位,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目的,社会是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手段。(3)评析及现实抉择:以上两种理论既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社会本位论肯定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强调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把服务于社会放在首位;
个体本位论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个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这两种理论长期相辅相成,并在教育实践中交替占据主导地位,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根据这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价值及发展历程,当前我们在高教目的选择上应寻求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相适合的整合思路。历史证明基于任何一种理论的单向选择都是有弊端的。

2.论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论的内涵及两种教育的现实选择。

答:(1)通才通常是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才教育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2)专才,即专门人才,从高等教育来说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专长教育是以培养专长为目的的教育。(3)现实抉择:
就一般性而言当代高等教育在通才教育和专长教育的现实选择上必须走两者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因为: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由当前的国情决定的。

第二章、第四章 1.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答: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国际合作的四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决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因素。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他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否则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活动就会脱离社会实际。国际合作是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崭新职能。值得强调的是不同层次、类型、水平和条件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2.你认为高校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必然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教学更易做到“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而且,对科研的关注使教师能够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弥补了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这将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不局限于教学内容,在大学课堂中,学者型教师对于学生影响更多的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

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如果缺乏对教学的关注,教师可能会失去提高科研水平的机会。很多教师觉得,上课、备课、批改学生作业,会占据做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太多,对科研发展“有害无利”。其实不然,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高质量的教学将会有效推动教师的科研工作。教师要上好课,绝不能局限于课程知识之内,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宽阔的眼界,这将有助于拓宽科研工作的思路和领域。在精心备课过程中,教师需阅读大量与课程相关的研究材料,这将促使教师对专业问题的深入思考。此外,教师绝不要忽视课堂中师生相互启发的作用,也许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会获得新的科研灵感。所以,教学可以成为科研的强大动力。

高校教师既不能“浮于”教学而忽略科研,也不能“沉于”科研而抛弃教学,更不能在面临双重压力时一味的抱怨迷茫,而应树立信心,充分认识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并将这种“联系”真正落实于日常教学研究工作中,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第五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一. 概念题 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简答题 1.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答:高校教师劳动具有所有教师劳动的共同特点:无私性、示范性、迟效性和长效性。

高校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劳动的专业性、、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劳动的时空延续性。

2.如何理解大学生的社会地位? 答:大学生的社会地位: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合法权益的受教育者、培养中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论述题 1.结合教师队伍群体和个体的素质要求说明如何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答:(1)提高高校教师个体素质的原则:1)组织培养和自我提高相结合2)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统一3)提倡奉献和给与回报相统一;
(2)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原则:1)相对稳定和绝对流动相结合2)规范控制与教师资源开发相结合3)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相统一。按上述原则,我认为:从教师个体看,主要是通过选拔、培养、使用来提高教师个体的素质,特别要加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
从教师群体上看,主要通过流动、调整和教师资源开发来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功能;
从管理角度看,主要是通过制度、体制和机制建设来保证教师队伍建设顺利进行。

2.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 答:高校师生关系是指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师生间的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师生关系工作化、师生相互信任程度降低、师生交往功利色彩加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做法:1.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2.加强理解沟通和交往3.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4.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改进 一. 概念题 1.专业:专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2.学科:学科是基于学问性质划分的学问分支、教学科目和学界组织。

3.课程(广义狭义):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

二.简答题 1.构建良好的课程结构要处理好哪几种比例关系? 答:课程结构就是各类型课程的有机组合方式,其功能是否优化,主要决定于以下几类课程的组合关系:(1)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和跨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2)理论性课程与操作性课程之间的关系。(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4)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2. 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的因素:(1)专业培养目标要与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目的、高校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一致。(2)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3)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 3.专业内涵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专业内涵主要是指专业内涵建设,广义的专业建设也包括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内涵建设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建设;
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设施建设;
专业管理建设。

三.论述题 1.什么叫专业特色?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阐明如何办好特色专业。

答:专业特色是指所办专业在同类专业中具有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从构成要素看,专业特色具体表现为: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科性质的程度高;
课程体系合理,能为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专业教师群体实力强、学术积淀厚,教师个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高;
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职业适应性,在同类职业中竞争力很强。从培养方式看,专业特色表现为:适应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追求;
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条件;
能有机组合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形成合力。所以,要办好特色专业就要从专业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上入手,提升这些方面的质量。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要办成特色专业,现在除了专业培养目标外,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师群体实力以及教育手段的组合都亟待加强。

2.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答:主要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和机制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思想道德和业务进修及教师结构;
教学内容建设:内容具有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