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野外考察【浅谈部分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自然”轻“人文”倾向】

  地理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区域特征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分支,因此地理这门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高中地理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当前在部分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却存在着一种重视自然地理,轻视人文地理的倾向。下面笔者将对这种倾向产生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做具体的剖析。
  
  一、产生的原因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新课改后高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部分。对于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最先接触的就是自然地理部分。这样的设置是合理的,因为自然地理在整个地理科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对地理科学的系统学习理应从基础性的自然地理开始。然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作为地理科学的两大部分,其内容和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别。高中生从开始系统学习地理科学的第一个学期中,完全接受的是自然地理的学习,出于一种“先入为主”的习惯心理,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最初认知会影响到其对该事物整体性质的判断,因此一个学期的自然地理学习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地理科学的学科定位,认为地理科学更多的是一门自然科学,这也将对其以后的地理学习中重视自然地理、轻视人文地理给以心理上的暗示。
  (二)部分地理教师,特别是年轻地理教师的“理科情结”和地理教学经验的相对缺乏。地理作为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性质的特殊学科,它的教师培养具有其特有的特点。当前在大学中,地理科学被划为理学类,招生时文理兼收,因此很多地理教师是理科出身,长时间的理科学习使这些教师已经形成了一种理科思维,而自然地理部分更偏理科性质,所以他们更偏爱自然地理。
  在现在的师范院校中,教学实习多安排在大四上半学期,实习生到高中去实习,大多进行的是必修(上),即自然地理内容的实习。这种情况使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在讲授自然地理内容时比较在行,而对于人文地理内容的讲授则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经历。同时,由于一些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长期的学生反馈信息,这种个人偏好不自觉地就会带到其教学过程中,形成重视自然地理、轻视人文地理的倾向。
  (三)课本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具有不同的特点。现行高中地理课本中的部分自然地理知识,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地方时、区时的判别等,既属难点重点,又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对于高中生理解相对困难。因此不管在讲课过程中还是最终的总复习中,该部分内容都会被教师作为重点,花大工夫去讲解。同时,相比于人文地理知识,自然地理方面知识具有相对稳定性,在考试中,很多知识都可以直接用来答题,因此,不论是老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将自然地理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而人文地理则不同。高中地理课本中的人文地理知识相对于自然地理知识要简单,学生仅仅理解课本上的内容没有很多障碍,因此很多老师觉得根本没有讲解的必要。同时由于人文地理知识的考查相对灵活,很多课本理论必须经过加工,并和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才可以用于考试中的答题,因此,有些教师和学生就会认为课本中的人文地理知识用处不大,在平常的教学中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作为地理科学中不可缺少的两部分,具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地位。自然地理作为人文地理和整个地理科学的基础,应当给予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重视自然地理的教学而轻视了人文地理的教学。如果有了这种倾向,并长久得不到纠正,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这种倾向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一)仅从高考应试的方面看,这种倾向会对学生的高考文综考试产生负面影响。目前的文综高考,基本思想是“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具体到地理方面,就要考察学生运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中,自然地理的考查是基础,而且有些自然地理的题目难度较大。但是,由于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自然地理的教学受到了较多的重视,而且这些题目的题型相对固定,只要在复习中做系统的总结,并引导学生认真做好相关练习题,学生基本上都可以掌握该类题目的做题方法,在高考中不会有太大问题。反而学生在人文地理和综合运用方面失分较多。这是由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应用具有不同的特点。由于人文地理知识的广泛性和灵活性,它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结合实际的能力,这就依赖于一种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并不是在高考前短期的训练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在平常的地理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观察,积极思考,以一种地理的视角来思考地球上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活动情况及其差别以及其形成的地理原因。目前,在高考地理复习过程中,教师都会就一些热点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释,为学生在高考中的答题做充分的准备。但是,再有经验的老师也不可能百押百中。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地将老师所讲的热点问题记了下来,而没有形成一种地理思维方式和运用地理知识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在考试中遇到没有关注过的问题,必然会措手不及,失分较多。
  (二)从高中地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重视自然地理、轻视人文地理同样会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高中地理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空前强大,地球上的自然景观已经越来越多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更多地表现出的是一种人文景观。要想真正认清地球上和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需要具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知识,尤其是人文地理知识更不能忽略。因此,高中教学中只重视自然地理、轻视人文地理的倾向,则会直接导致学生地理知识的不完整和运用能力较差,无法达到高中地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是地理科学中不可缺少的两部分,自然地理知识是基础,人文地理知识既有其独立性,又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因此高中地理教育必须二者并重,并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当前文综高考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高中地理教育培养目标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李家清主编.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全日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宋明洁(1988―)女,汉族,河南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