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画创作的艺术性] 浅谈建筑的艺术性

  一、从动画的题材内容看动画的民族性倾向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和深厚底蕴的国家,自古就有“诗言志”“画抒情”的文艺思想,春秋时期孔子就从教导入手全面阐述了艺术对人们的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一种入世的积极思想,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必须是美感与教化相结合的统一体。中国动画工作者始终把创作“教育启发与赋予表现力的艺术手法相结合的动画影片”作为中国动画影片的灵魂。中国动画的取材多来自于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通过本国特色的表现手法融入一些教育与启示意义,并借助电影语言的强大魅力反映一定的理想,阐述一定的道理,从而形成了中国动画的特色,形成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学派”。
  迪士尼风格的影片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纯娱乐性的风格样式,在逗乐与开心之余,很少留给观众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这种以纯娱乐手段创作的动画,完全是以剧情的巧妙设计与令人赞叹的丰富想象制作的。风靡全球的《猫和老鼠》(也译作《汤姆和杰瑞》)便是典型的例子。该片代表了美国动画惯有的模式:纯粹的娱乐化表现形式。影片建立在超级恶作剧基础上,完全以夸张的物理表现与迎合观念宣泄的心理相结合的方式来博取观众鼓掌与笑声,从而达到“娱乐至上”的目的。中国少有纯娱乐形式的动画影片,即使有也不是以单纯的搞笑为主要目的。以《过猴山》为例,猴子与老头之间的一系列摩擦是在一种友好的氛围下延续的,最终老头用酒制服了猴子,然后快步下山,这是一种完全善意的心态。
  欧洲动画艺术家在影片创作方面更加注重实验性与探索性的研究,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运用于影片中,甚至在一部影片中既无剧情,也无具体的形象,完全以一种尝试的手法,随感性来创作,旨在探索抽象与意识流相结合的动画表现形式。加拿大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的代表作《线与色的即兴诗》便是典型的范例。该片使用不同的材料与光影相结合,随时间移动,没有剧情,也没有结局。这类影片主要是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视觉表现的实验。
  
  二、从动画电影中的民族化表现手法看民族性倾向
  
  中国书画艺术自古就以“写意”为主要特征,讲究造型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中国艺术所特有的写意性。中国动画艺术的原则也遵循了写意艺术,这与传统艺术原则一脉相承。“写意抒情”源于中国古代庄子的思想。庄子最核心的思想便是要求人们解放思想,发挥人的想象,建立自由的精神。反映在艺术上就是不依赖于自然界物象的简单模仿,用“象者存意”来表达思想。这就形成了完全不同于西方以写实为主的造型观念。
  (一)中国传统的造型手段――线条的装饰性
  中国传统美术作品更加注重线条的作用,以线条来造型是几千年以来中国绘画的传统手法。使用流畅自如、不同粗细长短的线条来塑造形体,早已为历代文人所采用和认可。受其影响,传统动画制作要求的单线平涂手法恰巧与线条造型手段相结合。中国动画工作者非常熟悉中国线条的造型手法与其内在精神,所以很快就将传统的线条与动画造型紧密结合起来,且赋予其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相结合的造型手法,创造出了中国特有的线条特色。突出表现在万籁鸣导演的中国动画《大闹天宫》的各种人物与背景塑造上。
  (二)中国动画别出心裁的贡献――水墨造型的创造
  中国水墨画是以毛笔与水、墨等工具结合,利用在宣纸上的隐约显现效果为基础,这种手法充分增强了绘画对象的质感,传神表现绘画对象的生动性。
  利用笔法与墨色浓淡干湿变化的自然衔接,将先勾轮廓、再设色的传统动画表现手法创新为精炼简约,富含意味而又饱含民族风格的手法,创造出了完全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动画表现形式,探索出一条依据本民族传统特点创新动画之路的全新表现模式。
  (三)中国动画与传统的结合――“剪纸片”
  剪纸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民间诸多传统艺术之一,因其材料容易获取,成本低廉、效果易于表现、适应面广而普及,因此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还因所处地域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剪纸作为一种老百姓自己创作的艺术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中国民间剪纸以单色居多,技巧多变化,以黑白、阴阳关系在画面上所占主次的不同,划分为多种表现形式,有些形式本身就是中国画线描造型的发展。剪纸作品细如发丝,精妙绝伦。其中,“套色剪纸”更是利用材料的特性,在已经完成的作品上滴染色液,从而使颜色间相互融合,视觉感丰富而明艳,具有强烈的民族风味。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与动画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