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赤峰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24道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学者的整理,牛耕主要有七种起源说神农氏说、夏初叔均说、西汉赵过说、西晋说、春秋说、战国说、殷商说。目前主要论点集中在后三种起源说。这反映出 A.历史研究很难达成一致的结论 B.后期学者的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可信 C.年代越久远的历史记载越可信 D.因研究视角不同历史结论产生差异 2.国语周语中中说“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意思是说公田埋没在杂草丛中,庄稼熟了也无人收割。究其根源在于 A. 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B. 劳动者更关注私田 C. 井田制度日趋衰落 D. 国君权威一落千丈 3.史记平准书记载“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下列关于汉初商人们状况说法不准确的是 A. 不能穿华衣坐豪车 B. 赋税负担十分沉重 C. 子孙后代不能当官 D. 一直面临严苛压迫 4.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一变化 A.说明宋代调整了土地政策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 C.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加速了豪强地主势力的衰退 5. 唐大历十四年(780 年)六月一日敕“诸坊市邸(旅舍)店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楼阁临市人家,勒百日内毁拆。”由此可知,当时 A.政府严格控制百姓的生活 B.坊市制度已有所突破 C.政府对市的管理有所放松 D.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6.迪亚士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说明 A. 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播天主教 B. 航海家把宗教理想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 C. 迪亚士觉得海上探险能体现男子汉的气概 D.当时除欧洲外的其他地区还处在黑暗之中 7.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 A. 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 B.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 C. 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 D. 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 8. 19世纪晚期,以非洲和中国为重点,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争夺与瓜分浪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几乎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此时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全世界都成了列强的殖民地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已趋于完成 D. 争夺世界的主要国家是英美 9.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段材料说明的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形成并不断发展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B.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C.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D.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11.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A.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 C.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D.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及阶级力量 12.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3. 此表为1872年1880年中国棉纱进口量统计表 (单位千担) 时间 1872年 1874年 1876年 1878年 1880年 进口量 50 69 113 108 152 这一状况 A.表明中国市场以被列强控制 B.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C.说明民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D.遏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14.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不允许私人资本企业创办。甲午战争后,民间开办企业获得了合法的地位。清政府这一改变的出发点是 A.解决政府财政危机 B.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C.对抗列强经济渗透 D.迎合民族资产阶级 15. 从1912年到1914年,新的私人资本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涌现,出现了一个开设工厂的热潮。这一热潮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列强经济侵略放松 B.提倡国货运动开展 C.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大量实业团体涌现 16. 有人认为,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是一个完全可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相媲美的历史壮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应是三大改造 A.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这主要在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B.易于推动城市改革进行 C.使农民享有生产自主权 D.能够消除分配中的弊端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施的对外开放大致可以划分为“试点探索”“扩大深化”“体制性开放”三个阶段。试点探索是指 A.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B.经济特区的创办 C.沿海开放区设立 D.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9. 我国的开放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和重点,包括积极发展同其它各国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说明我国的开放 A.格局初步形成 B.采用渐进方式 C.具有全方位性 D.具有宽领域性 20. 针对某次会议有报道指出,中国共产党正式承认“市场经济”这是第一次。经过14年的改革,市场经济终于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取代计划经济而占据主导地位,该报道评价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1.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B.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22.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

‘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 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23. 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其内容 谜面 谜底 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 海军 浜 成汤国旗 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A.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D.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24. 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第Ⅱ卷 本卷共四道大题,共52分。

25.(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 71 个市镇,明代达 316 个,清代增至 479 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 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 占据;
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
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
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从1978 到2017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 1.73 亿迅速增加到 2017年的8.13 亿,每年平均净增加 1600 万人;
中国城镇化水平由 17.92提高到58.52,40年平均每年增长1.06 个百分点,比同期世界平均增长多0.65个百分点;
19802017年,历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3,比世界平均增长速度(0.82)快 2.18。中国顺利完成了世界历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

摘编自方创琳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城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积极作用。(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原因。(3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迅速推进的意义。(4分) 26.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又一方面,则促进了社会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材料二 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投资方向方面,主要涉及纺织、缫丝、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大事记(部分)。

1930-1931年,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