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线上第四次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

历史检测题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A. 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 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 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 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 2.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包括( ) A.阶级的产生 B.国家的形成 C.皇帝的出现 D.文字的出现 3.下列关于古代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亚最早培植了大麦、玉米和豆类单 B.中国最早种植了水稻和小麦, C.中南美洲最早种植了甘薯、玉米、花生 D.东南亚最早种植了水稻、玉米 4.被称为西方的“历史之父”的是( ) A.希罗多德 B.修昔底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5.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规定出自(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6.一般意义上古代中国、埃及、巴比伦和印度被认为是古代的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等古代文明能够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源自于 A.山川河海阻碍了文明之间的交流 B.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C.各文明早期都处于小国寡民状态 D.自然环境与历史条件的不同 7.“古巴比伦国王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命人编写了一部内容丰富的法典。它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材料中的“它”是( ) A.秦律 B.汉谟拉比法典 C.拿破仑民法典 D.1787年宪法 8.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其相似之处有 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 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③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 ④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①② 9.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1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11.“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比希腊文化起步要晚,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12.“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 A.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B. 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D. 导致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13.在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才享有公民权,而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大量平民获得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 A. 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 B. 实现了罗马疆域内民众的平等 C. 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D. 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 14.“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从实质上说明了 A. 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C.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D.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15.对两河文明的文化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 A.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B.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C.诞生了著名的方舟传说 D.苏美尔人发明了十进位制 16.“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A.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B.古代雅典民主制度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古代日本幕府制度 17.西欧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这说明 A.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 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典型组织形式 C. 庄园是西欧时期独立的政治单位 D. 庄园内部的农奴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18.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 B.教皇控制下的神权专制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19.11~12世纪,在西欧一些城市出现市民与封建主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冲突日益尖锐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封建主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D.市民阶级的形成 20.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为( ) A.当时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B.教会向信徒征收大量的什一税” C.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 D.教会统一了圣经版本且有解释权 21.下列表述与伊凡四世改革不符的是( ) A.改革中颁布了新法典 B.建立起了统一的国家 C.巩固、强化中央集权 D.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 22.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下列关于阿拉伯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发明“0”到“9”的数字计数法 C.把圣经作为经典 D.最高统治者苏丹掌握国家大权 23.下列关于中世纪的朝鲜,说法正确的是( ) A.7世纪新罗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10世纪新罗人建立了百济王朝 C.百济王朝实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D.新罗大将李成桂改国号为朝鲜 24.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为了稳固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历时6年,编成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的罗马民法大全。其主要包括 ①查士丁尼法典 ②法学汇纂 ③新法典④法理概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D. ①②④ 25.俄罗斯发端于九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公元863年,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基利尔文字),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这说明基辅罗斯 A. 深受希腊帝国影响B. 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C. 不是一个独立国家D. 基辅罗斯未实现统一 26.印度德里苏丹国的政治体制虽是伊斯兰教国家类型,但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度原有的体制。德里苏丹国苏丹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这与印度之前的君主没有什么不同;
全国划分为23个省,从穆斯林中挑选官吏,官吏由朝廷任命,省下设立县。这说明 ①伊斯兰教是其国教 ②苏丹实行专制统治 ③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④实行地方分权统治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27.751年,中国唐朝军队与大食军队发生战争,唐军失败,杜环被俘,他最远可能到达北非。十多年后,杜环回国,他把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时,汪大渊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到过北非和东非沿海地区,并在岛夷志略中留下相关记载。材料能证明 A. 中国与非洲有了直接交往 B. 郑和最先开辟了中国沟通非洲的航路 C. 非洲曾被阿拉伯帝国统治 D. 书中均能查到印加人农业生产的情况 28.13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利。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自由城市是 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 B.教皇控制的领地 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领主控制的庄园 29.8-15世纪,西非先后兴起的国家是( ) A.加纳马里桑海 B.加纳多哥桑海 C.多哥桑海贝宁 D.马里桑海贝宁 30.“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过程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 D.教会蜕变成为殖民机构 31.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远洋航行”产生的影响是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32.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 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繁荣 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 D.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33.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D. 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34.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 35.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