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女事迹材料范文

孝女事迹材料范文 孝敬父母及长辈的先进事迹材料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及长辈是我中华各民族的光荣传统美德,是为人之道最起码的品质和风格。

尖扎县坎布拉真直岗拉卡村的村民英吉,属80后的青年,她就是我村有名的孝女,其祖母拉卓,今年已是80岁的高龄,在她的照顾和护理下,老奶奶现在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红光满面,衣着干净,发行整洁一丝不乱。

步伐犹如中年人,外人相见误认为是60岁的人,说已经是八十岁的人,谁也不敢相信。

说到这就会联想到孙女英吉致孝的功劳,英吉是祖母抚养长大的,当奶奶进入老龄以后,长期以来英吉就以惊人的孝心,伺候奶奶,奶奶的被褥衣服都定时拆洗,始终保持洁净,每天起床后就帮奶奶倒洗脸水,梳头,整衣服。

老人去寺院活动回来,英吉就给奶奶准备爱吃的早餐,晚上陪睡奶奶的身旁,老人起夜英吉就搀扶奶奶,害怕奶奶摔倒,如果奶奶有病,按时倒上开水,让奶奶定时服药,老人想吃什么就做什么饭,英吉为了不让奶奶寂寞,经常跟奶奶拉家常,讲笑话,讲故事,让奶奶开心,英吉对祖母精心照料无微不至,因此,奶奶80岁却像中年人一样。

英吉不但尽心尽意孝敬祖母,而且也孝敬自己的父亲母亲,父亲已退休数年了,也是花甲之人了,为此英吉处处时时为父亲着想,给父亲做喜欢吃的饭菜,时常嬉笑于父亲的膝下,为父亲解忧愁,父亲外出,总是送父亲到大门外,亲叮咛万嘱咐,叫爸爸注意安全,规劝父亲少饮酒,戒烟,从此身体也好多了,英吉为了敬孝祖母及父母出嫁后也不离开家,常住于娘家,因此,英吉这种孝顺的精神,在村内很有影响力,村民们普遍认为像英吉这样孝顺的女孩,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少了,所以,他的孝顺事迹是村内年轻人的榜样,更是80后青年的楷模,虽说英吉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就孝顺这点确实一般人长年累月为老人尽孝很难做到,为此,我们村认为她当孝敬老人先进者是无愧的,是应该的,是实事求是的。

因此,我们很简短地写此材料,因文化水平问题,写的很不详细,只是她的楷模事迹的点滴而已。

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委会xx年6月18日篇二阿克赛村好孝女先进事迹材料多拉特乡阿克赛村库拜斯得克别克先进事迹材料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哈萨克族妇女;
她,一个平凡的牧民家女儿;
十五年如一日服侍瘫痪在床的老人,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庄,她就是托里县多拉特乡阿克赛村库〃斯德克别克。

库拜〃斯德克别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库拜〃斯德克别克今年30岁,照顾的老人叫托海〃阿依达尔62岁,托海〃阿依达尔是库拜〃斯德克别克的后妈,因中风瘫痪卧病在床今年15年,连外出、洗澡、吃饭都靠她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

由于家中并不富裕,住房条件也比较简陋,考虑到母亲年老多病,就主动把自己夫妻居住的东边向阳的房间让给母亲居住,并扩大门和窗,使房间采光、透气更加理想,让老人要住得更加舒适和方便。

库拜经常说“家家都有老人,个个都会变老,如果自己不孝敬老人,不给儿女树立榜样,等到以后自己老了,也就没有人照顾了,她虽然不是我的亲生母亲,但在我心中她就是我的亲生母亲,所以说孝顺老人是自己应该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爱人等也非常孝顺老人。

一家就这样过着虽不富裕却和睦幸福的生活。

今年老人的病突然加重了,老人已经62岁了,由于病情加重,连外出、洗澡、吃饭都靠她的孙媳妇。

卧床不起生活不能处理。

从老人生病到现在,她不分昼夜地守护在老人病床前,喂水、喂饭、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体,尿布常洗勤换。

老人胃口不好,身体虚弱,不能和家里人一起吃饭,库拜一日三餐都是给老人单独做饭。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库拜就开始忙家务,一直到很晚才能休息,照顾这么一大摊子家务确实很不容易,但是她从来没有一句抱怨,在库拜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起色一天天的变好。

库拜不但没有怨声载道,也没有半点厌倦,而且她全力挑起照顾老人的重担。

毕竟是60多岁的老人,老人的病一时难以康复,既要花精力照顾也要花钱买药,对于本来就拮据的家庭来说要长期坚持是不容易的。

这时候村中有人劝他把母亲交给亲戚料理,好让自己外出赚钱。

但她说“钱可以再赚,母亲只有一个,还是先把母亲照顾好再说吧”。

就这样无论盛夏寒冬,他总是按时给老人洗脸擦身、喂饭喂药,考虑到老人牙齿不好,他经常迎合老人的口味把食物煮得很烂,耐心地喂给老母亲。

由于服侍得比较好,老人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

好孝女,不是用嘴吧说的,而是用事实来证明的。

库拜〃斯德克别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影响库拜对老人的奉献。

她曾说“我家是很困难,乡领导也给予了许多照顾,但我知道,比我们家困难的还很多,我不能垮下,坐使领导的救济,我必须更加努力,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更好的回报社会,为大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有些人对库拜孝敬老人的行为不理解,认为她是有目的,有企图的,是冲着村里和乡里给的救济钱而表现的。

对此,库拜却说“我不在意别人说我什么,照顾老人是我们每个子女应该尽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

库拜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阿克赛村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阿克赛村妇女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但愿家家有个“库拜〃斯德克别克”这样的孩子出现,这样我们的家庭会更加幸福,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

篇三孝老敬亲先进事迹材料孝老敬亲先进事迹材料记龙王小学教职工任安玲尽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
尽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准则。

任安玲,女,现年48岁,是巫溪县龙王小学一名极其普通的幼儿教师,在工作时间里,她和别人一样,忠实地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

除工作之外,她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十八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双亲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

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及其同事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一、父亲患病22载,孝女常怀孝顺之心1990年,我的父亲被检查出右侧脑梗塞,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

父亲原本退休在家是家里的开心果,平日里性格爽朗,和蔼可亲,他在家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

而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所有的家庭重担落在母亲和兄妹二人身上。

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那时的医疗条件,治疗脑梗塞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当参,充充血管,来延缓脑梗塞病情的蔓延。

母亲也年老体病,我和大哥访遍了我市当时比较知名的内科专家,请教了许多老中医,查阅了许多有关脑梗塞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父亲的病情得以好转。

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父亲的病情逐步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庭院内的树荫下看到我和父母一起散步的身影,有时他们还抱着年幼的小孙子和邻家孩子嬉戏。

我和哥哥总算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显出了久已不见的笑容。

谁知好景不长,10年后,父亲的病情又严重起来。

2000年8月份的一天深夜,父亲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弄得满口淌血。

我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父亲嘴里,以免他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

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父亲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

父亲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我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父亲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

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父亲的孝心爱意,我坚持着,支撑着,直到“120”救护车呼啸着赶来。

父亲住进了医院,以后的两个多星期,他一直处于昏迷之中。

通过脑部ct扫描显示,他的右脑血管大面积梗塞。

如不及时救治,将会留下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植物人。

当时,父亲全身插满了输管,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

我和哥哥轮流陪护,时刻守候在父母身边,与他们共度难关。

两个星期里,我从未脱下过衣服睡觉,脸来不及洗,头发来不及梳,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

可是,每次回家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生怕父亲吃得不卫生、不可口。

也许我的真情感动了上天,病魔再一次退却了。

两个星期后,父亲转危为安,恢复了神智。

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

经过两周卧床,父亲体内的大便已干结成块,依靠他自己怎么也拉不下来。

我怕父亲由于排便用力造成脑血管壁破裂,便清洁双手,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硬块的大便从父亲肝门内抠出。

父亲通畅地排完一次大便,成为我和家人们最快意的事情。

此后的两个多月里,我和哥哥轮流地架着父亲,在医院内科病房楼道里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复活动,开始20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40分钟。

回到病房,我还要给父亲用开水烫脚,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父亲做理疗。

天道酬勤,这话一点不假。

三个月后,父亲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医院的大门。

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稳健,但和其他脑血栓病人相比,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二、百善孝为先,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我的家庭并不富裕

那时,哥哥已经结婚成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父亲的退休工资。

我当时在巫溪县塘坊乡梓树小学教民校,工资待遇每月32.5元。

父亲出院后,除单位报销一部分费用外,家里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医疗费。

为了让父亲增强体力,需买一些营养品滋补身体,一个月下来,家里的收入所剩无几。

为了照顾父亲,我把工资全部拿出来给父亲买药和营养品,几年时间没有添臵衣服和家具。

就是到现在,家里还看着10年前家里买的17寸海信彩电,家具还是10年前的简易木质沙发和床铺。

直到xx年搬家时,才添臵了一张餐桌和一台冰箱,那是为父亲吃饭方便、卫生才买的。

除了这些,家里没有更多的摆设了。

这些东西,摆在20平方的房间里,整个屋子显得很拥挤。

可是,这里面有和谐的家庭,有慈祥的父母,有和自己一样孝敬父亲的哥哥,我觉得很充实,很幸福。

从1996年到xx年,十几年光景又过去了。

在这十几年间,父亲几乎每年都住进医院治疗一段时间,每次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

住院期间,我在兼顾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身心陪护在父亲身边,夜晚住在医院,白天做饭、送饭,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

xx年4月份的那次住院是父亲犯病比较厉害的一次,一直到12月份出院,父亲也没有能恢复右侧肢体的功能,只有依靠别人支撑才能站立。

为了更好地照料父亲,我毅然担当起照料父亲的责任,把父亲接到自己学校的寝室里,和父亲住在一起。

每天,我和母亲帮父亲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吸氧、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我那些年来固定的生活模式。

在母亲看来,我对父亲的孝敬最大程度地表现在我的细心上,父亲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卧室的冷暖,我都时刻挂在心上,甚至是父亲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反映、每一个生活细节,我都毫不放过。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