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与防治(本科)》20年6月作业考核答卷

注意答案的顺序有可能和你的题不一样 注意核对答案与选项 土壤污染与防治(本科)20年6月作业考核-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集中在一点或当作一点的小范围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指的是 A.面污染源 B.线污染源 C.点污染源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2.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原地处理和异地处理的过程是指 A.生物修复技术 B.物理修复技术 C.异位修复技术 D.化学修复技术 答案C 3.通过混入土壤的氧化剂与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使污染物降解成为低浓度、低移动性产物的技术指的是 A.溶剂提取技术 B.土壤淋洗技术 C.原位化学技术 D.化学脱卤技术 答案C 4.农药残留期是指土壤中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所需要的时间 A.75-100 B.50-75 C.0.5 D.1 答案A 5.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大量繁衍,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人类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是指 A.土壤生物污染 B.土壤物理污染 C.土壤化学污染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6.对未挖掘的土壤进行治理的过程,对土壤没有太大的扰动是下列哪种修复方式 A.生物修复技术 B.物理修复技术 C.原位修复技术 D.化学修复技术 答案C 7.半衰期较短,生物蓄积能力较小的有机污染物被称为 A.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B.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C.以上都不是 答案A 8.危险性固体废弃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浸出毒性和等危险特性的废物 A.病毒扩散性 B.疾病传染性 C.危险性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9.一个大面积范围内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指的是 A.面污染源 B.线污染源 C.点污染源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10.有机污染物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化学、生物、光照、酸碱等而逐渐分解,转变为无毒物质的过程。可分为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的过程是。

A.降解 B.吸收 C.以上都不是 D.代谢 答案A 11.水俣病是由 污染所引起 A.Hg B.Cr C.Cd D.As 答案A 12.污染物转移进入有机溶剂或超临界液SCF,而后溶剂被分离以进一步处理或弃置的过程是指 A.溶剂提取技术 B.土壤淋洗技术 C.原位化学技术 D.化学脱卤技术 答案A 13.对已产生又无法或暂时尚不能资源化利用的固体废物,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对环境无害或低危害的安全处理、处置,达到废物的消毒、解毒或稳定化,以防止并减少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是指 A.资源化 B.经济化 C.无害化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14.原位化学氧化技术是通过混入土壤的与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使污染物降解成为低浓度、低移动性产物的技术 A.还原剂 B.沉淀剂 C.氧化剂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15.利用土壤多相,疏松多孔的特点,通过吸附、稀释、扩散、淋溶、挥发、机械阻留等物理作用过程使土壤污染物趋于稳定,毒性或活性减小甚至排出土壤的过程是指 A.生物净化 B.物理净化 C.化学净化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6.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地理因素 D.人为因素 答案AD 17.土壤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主要包括 A.解吸 B.淋滤 C.挥发 D.吸附 答案ABCD 18.农药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机制有哪些 A.脱卤作用和脱烷基作用 B.环破裂作用 C.水解作用 D.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 答案ABCD 19.环境是对某一中心事物而言,广义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各种的总和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地理因素 D.人文因素 答案AB 20.土壤中重金属难溶化合物的主要类型有 A.金属磷酸盐 B.金属碳酸盐 C.重金属氢氧化物 D.硫化物 答案ABCD 21.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有 A.植物稳定化作用 B.植物提取 C.植物挥发 D.根际降解 答案ABCD 22.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有 A.根际过滤 B.投加活菌法 C.微生物淋滤堆浸法 D.培养法 答案BCD 23.土壤污染的特点 A.隐蔽性和潜伏性 B.长期性 C.后果严重性 D.不可逆性 答案ABCD 24.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有 A.覆土 B.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C.玻璃化技术 D.土壤蒸汽提取技术 答案ABCD 25.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有哪些 A.降解过程迅速,费用较低 B.对土壤的性质破坏小 C.处理形式多样,可以就地处理 D.可使有机污染物分解为CO2和H20,永久消除污染物 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