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科学发展观思想精髓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立足于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汲取人类社会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深化的新阶段、新高度,是一种新的理念,它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发展理论与伦理智慧的一种全新的统一。
  
   一 、“以人为本”是经济发展的伦理前提和导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充分体现了人在伦理中社会本体地位。所谓“以人为本”,“人”是指人民群众,“本”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以人为本”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发展的手段,把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尺,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创造更丰富的物质财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尊重和保障人权,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
  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是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价值尺度,发展必须把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统一起来,而落脚点是人的发展,把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人类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人自身的发展是发展的最大资源和动力中心,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根本动力,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和最高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
  可见,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高度统一,集中而鲜明地凸现了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发展价值目标的自觉认定,这样的伦理维度的发展观,是对过去的经济增长观是一种积极的扬弃与超越。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伦理准则,才能保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才能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1.全面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协调
  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它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描述未来社会面貌时明确指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是根本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全面发展,就是要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社会格局。
  2.协调发展是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和国外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注重各方面利益关系协调发展,既要保护发达地区利益,又要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既要保护优势产业的利益,又要关心较困难行业的发展,既要关注城市发展,更要加强支持农业,把农村、农民问题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要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形成统筹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注重实现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保证一代又一代永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重大压力: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态脆弱。可持续发展作为协调人和自然的行为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伦理意义,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以人类所特有的道德自觉态度来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视自然界的权利和内在价值,保护大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统筹兼顾”是经济发展应该采取的伦理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应采取的伦理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保持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1.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在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实行各种具体方案时,既要做到总揽全局,又要做到兼顾局部。
   (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2)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4)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就是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国际环境的关系,要合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于扩大内需,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实施“走出去”战略,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资源供求状况出发,加强经济与外交的结合,努力实现国内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相协调。
  2.要善于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统筹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1)坚持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统一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难以限制对资源、环境造成较大压力的产业发展,我们应根据这些基本国情,制定发展战略和国策,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和环保产业,减小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尽可能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就要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加强引导,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纳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形成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要在社会生产、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尽可能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降低废弃物排放率,制定和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扩大再生材料市场,促进企业回收旧产品,逐步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社会。
  科学发展观,既是社会发展观演变的一种新的历史形态,又是一种取代传统经济伦理的崭新伦理观,它汲取了古今中外经济伦理思想的精华,在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问题上,提出了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发展目标。科学发展观的经济伦理内涵,在实践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出了必然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温家宝.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N].光明日报.2004-02-22.
  [2]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陈宝庭, 刘金华.经济伦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裴桂清. 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价值导向[J].理论探讨.2005(1).
  
  (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