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练笔【随堂练笔:语言与精神共舞的应然追求】

  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中,三位教师在写话设计这一环节中,同中存异,异中有同。这使我不禁思考:语文课堂的练笔究竟该如何设计?究竟应指向何方呢?
  一、随堂练笔应该指向何方
  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我们进行随堂练笔的语言材料。课文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思维,随堂练笔反过来作用于课文理解,情意体悟。那么,随堂练笔究竟指向何方呢?
  1.提倡体现核心价值取向的随堂练笔
  我认为,随堂练笔无论怎样设计,它的最终归属点都是课文的核心价值取向。就像开头提到的三位执教者在教学《九色鹿》时,设计的随堂练笔虽是从不同人物角度出发,但最终都归属到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是不对的这一点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实现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案例1】
  一位特级教师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2册《夹竹桃》这课时,文中有一段作者对夹竹桃花影幻想的描写:
  “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了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这段文字,入情入境之后,引导学生续写幻想:我幻想它是 , 。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习这篇文章,在感受作者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同时,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教学的落脚点。而这个教学目标的落实恰恰可以通过学习这段月光下的幻影来实现。作者正是由于喜爱夹竹桃,才能由夹竹桃引发无限的幻想,才能把“我”的幻想写得生动有致,引人遐想不已。执教者设计的这个随堂练笔,紧紧地抓住了这一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并使学生也爱上夹竹桃。
  2.避免漫无目的的随堂练笔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公开课或者是观摩课经常会安排这样的环节:在学生学完整篇课文后,教师总会“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心语卡”上写上几笔,或说说这一课学完之后的感想,也可以是给课文的主人公写一封信。但是,综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教师对随堂练笔的理解与处理中存有偏差,导致读写分离,练笔流于形式,或者练笔并非指向课文核心价值的设计。
  【案例2】
  一位教师在执教《九色鹿》一课时,一味地追求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读几段课文,就出现一个小练笔,读几段课文,又出现一个小练笔……一节课下来,读读写写几回合。《九色鹿》开头描写道:“在景色秀丽的山中,有一只鹿,双角洁白如雪,浑身是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学生读了几遍后,教师便出示这样的练笔:“请你想象一下,山中美丽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动手写一写。”
  诸如此类的练笔,是为了练笔而练笔,对于文本解读来说毫无价值,它偏离了文本的核心价值取向。虽然也许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能锻炼学生“写”的能力,但脱离了文本的核心价值,读与写就脱离了,失去了读写结合的真正意义。
  二、如何设计随堂练笔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在阅读课文的进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应达到让学生有情感要宣泄,有语言要表达。基于此,从符合课文的核心价值取向出发,教师设计随堂练笔,无非从这两方面设计。
  1.使学生有话可写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后,一定会生发出一些情感,一定有话想说。教师如果能遵循课文的情感脉络,紧扣课文最有味的情言结合处,找准课文生长点,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就能给学生多一点倾诉情感的机会、多一份呈现心灵的空间、多一次生命的体悟。富有真知灼见的课堂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浸润其中,达到语言的有情有度,达到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开阔性。在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情感脉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情节的深入、人物的渐趋丰满,感情的冲突与转折往往形成文本耐人寻味之处。紧紧地抓住这些,就能让学生的心与文字直接对话,聆听着文字的呼吸,感受着文字的张力,从而达成深刻思维、细腻情感与敏锐语感的共生共存。
  2.使学生有话会写
  教师在设计随堂练笔时,不仅要让学生有话可写,还要使学生有话会写。课堂练笔托生于阅读课堂,融合了阅读与写作,其首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感悟人物形象、习得语言技巧。
  例如,上文提到的《九色鹿》一课,执教者这样设计也许会更好一些:“惭愧极了的调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象一下,写下来。提示,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想当初我……现在……今后我一定……”这样设计,教师除了将学生引向了文章的核心价值外,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写,实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长期灵活巧妙地融入随堂练笔训练,找出读写结合点、文章的核心价值取向,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就一定能提高随堂练笔的效率,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达到语言与精神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