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插图“活”资源】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好词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   ——题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教材的重要部分——课文插图,却经常被一些教师忽视。这就无形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精美的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和语言等能力。因此,它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如何有效灵活地利用插图,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一、巧用插图‘活’资源,感知课文内容
  初学一篇课文时,低年级的孩子对图画的兴趣远远大于对文字的兴趣。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用插图来引导孩子感知语言,激发学习的兴趣。以下是一位低年级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春到梅花山》一文的教学实录。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出示了文中花多、人多的场景。
  师:你能看着这幅画,用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吗?
  生:我找到的是这一句:“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师:(出示“涌”字)看,“涌”就是水由下向上冒出来。课文中的人们怎么会跟水一样地冒出来呢?
  生1:老师,我看到大道上的人很多,像水一样涌来!
  师:(及时表扬)看,这位小朋友有一双“慧眼”,爱观察,爱思考,真棒!
  生2:老师,我看到这些看花的人都被花包围着,从远处看,就像涌出来的泉水一样,这里一片,那里一片!
  师:掌声送给他。你的发言太精彩啦!
  师:由此,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呢?
  生:数不胜数、成千上万。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初读课文后,对照插图观察,很容易知道课文写了梅花山的景美人多的特点。这时,插图对学生的形象感知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中美丽的梅花,不管是优雅的姿态还是艳丽的色彩,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眼球。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看懂图的意思,也就说明他们了解了课文大意。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经常合理利用插图,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节省了学习的时间。
  二、巧用插图‘活’资源,训练学生语言
  语文教学担负着激发想象、训练语言的任务。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挖掘语文能力的训练点,灵活机动地展开训练。其中,借助插图进行训练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通过看图,能较好地激活他们的想象,唤起他们的表达欲望。我在教学《荷花》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出示文中小姑娘欣赏荷花的画面)这就是课文描绘的情景,没有文字,却蕴含丰富的内容。谁能给它起个合适的题目?
  生1:我给它起的题目是《看荷花》。
  生2:我给它起的题目是《赏荷花》。因为课文中就是写了“我”在荷塘边欣赏荷花的事情!
  师:听,只改了一个字,它所包含的意境就不一样!
  生:老师,《放飞荷花》这个题目怎样?
  师:(颇感兴趣)我想听听你的理由。
  生:看,文中的小姑娘不仅在赏荷花,还陶醉在自己的想象中,觉得自己就是这一池荷花中的一朵,随着荷花在翩翩起舞呢!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看图,指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图意。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短短几分钟,他们所想、所说丰富多彩,并充满童真、童趣,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三、巧用插图‘活’资源,巧解课文主旨
  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呢?我还是利用插图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课文是言与意的有机统一体,课文的意由意象、意思、意义、意蕴组成,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每篇课文都有主题,而主题有凝练性、深刻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文本的主题有的直接显露在文字之中,有的则蕴含在文字背后,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进行挖掘。巧用课文插图,利于文本主题的挖掘。
  如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有的学生认为“保护弱小”是本文的主题;有的学生认为“保护弱小、关爱弱小”是本文的主题;有的学生认为“播撒爱心”是本文的主题。任何文本的主题都有其丰富性的特点。那这篇文章的核心主题究竟是什么?此时,教师可以巧妙利用课文插图来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学生学习语文,往往是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去感受艺术形象的。课文插图使得文学语言立体化,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又欣赏着课文插图,很快就能进入情境、观察情境、体验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细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抓住具体的艺术形象,进入情境进行体会
  插图永远是语文教学中的活资源,灵活、合理、巧妙地利用这一活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