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着重研究【试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20世纪20年代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给西方管理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它把管理研究的重点第一次从工作上和从物的因素转到人的因素上来,其提出的工人是“社会人”假设,企业内部存在非正式群体以及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的等观点对当代社会仍然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关键词]梅奥;人际关系学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纪20年代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工作上和从物的因素转到人的因素上来;第一次正式把社会学、心理学引入企业管理领域,因而有力的冲击了传统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同样是以人为对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借鉴人际关系学说并充分发挥人际关系学说的积极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梅奥及人际关系学说
  (一)梅奥与霍桑试验
  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Tlton Myao,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哈弗大学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27年冬,梅奥应邀参加了始于1924年但中途遇到困难的霍桑试验,在这个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正式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1945年,梅奥又出版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
  (二)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霍桑试验证明了人是一个社会人,影响人的劳动积极性的因素,除了物质利益之外,还有社会的心理因素。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而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应该把职工当做不同的个体来看待,当作社会人来对待,而不应将其视作无差别的机器或者机器的一部分。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
  人际关学说认为企业中除了存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群体。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这种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利用非正式群体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生产效率就越高。因此,新型的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地分析职工的需要,不仅要解决工人生产技术或物质生活方面的问题,还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适时、充分地激励工人,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二、人际关系学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以人为本,满足教育对象的需求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行为科学从人的本性和心理出发,强调在任何协作性的工作中,人是第一位的,管理的重点是个人工作的动力和个人与他人的相互关系,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通过重视人、关心人、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而管人。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等。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一样,也是主体性的存在,也应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与教育者进行互动,并实际影响教育者的教育活动。
  2、满足教育对象的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是由需要来引发行为动机的,人的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干劲的大小,决定于他是否具有进行这项工作的动机以及动机的强弱。而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满足人的需求。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教育内容能在多大程度上被转化到接受主体的思想品德结构中去,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内容能否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需要的发展,最终会落在追求人自身的自由和解放上,也即最高层次上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应努力去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将教育内容渗透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精神发展的需要,从而不断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企业成员之间由于具有共同的价值标准而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成的社会组织。在大学校园里,除了班级、党团组织等一些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对于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想意识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正确对待这些非正式群体。
  1、发挥非正式群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非正式群体一般都是为了满足友谊与感情的需求,如高校校园里普遍存在的老乡会、各种社团、俱乐部,还有当下很流行的一些网络虚拟非正式群体,如论坛、QQ、MSN、微博、贴吧,等等。这些非正式群体能够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从而促进他们的相互了解与合作,营造更加融洽的和谐环境。另一方面,这些非正式群体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思想意识,同时由于具有共同的利益需求,所以更能凝聚人心、激发动力。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如定期开展评选先进社团、先进老乡会等活动,通过组织或参加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社团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
  2、对非正式群体进行管理
  非正式群体是由于某些共性或共同的利益或友谊和感情的需求组织起来,因此非正式群体具有排他性,当自身利益与其他非正式群体或者正式组织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就会感到不公平,就会采取各种手段发泄自己的不满,从而影响校园利益要求和社会环境,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所以,需要对非正式群体进行引导和管理。   第一,积极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利益要求符合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如鼓励大学生骨干出任社团、俱乐部等的领导组织者,可以利用非正式群体信息沟通迅速的特点,及时收集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需求,了解其思想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其认清社会的要求,进而引导社团成员的利益要求符合社会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第二,教育者积极融入非正式群体,加强对其管理。比如,针对现在比较流行的QQ、论坛、微博、贴吧等一些网络虚拟非正式群体,教育者可以适时地融入这些非正式群体,在网络上与学生互动,开展网上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网上思想沟通,在平等、信任的情境中,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人际关系学说认为,领导者要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学会与职工沟通,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群体的社会需要达到平衡。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还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1、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要提高政治素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对社会主义的东西深信不疑,且作为自身的追求。其次,要提高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人格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因此,教育者应不断地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努力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再次,要提高教育者的知识能力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丰富的知识是不能胜任的,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具备组织指导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地提高各种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能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教育内容进行内化和外化,同时他也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即是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对教育过程起着制约、反馈与检验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高度统一于一体。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大学生,以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充分肯定大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地位,把教育工作落实到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上。
  其次,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大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激发他们自身发展的欲望和渴求,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强化自己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接受教育者和教育过程的影响,从而增进其政治觉悟,思想道德觉悟。
  再次,培养大学生的主体能力。“主体能力,即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注重结合各种实践活动,创设教育情景,培养开发学生自觉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能力,在多元价值取向和多重影响面前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沟通、组织、协调各种矛盾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不断超越的能力。
  最后,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所谓主体人格,是指主体所具有的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品格的总和,是主体思想政治品德修养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人的各种素质的本质价值。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知、情、意、信、行等几个方面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不断发展完善其人格。